[发明专利]一种分析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及计算其正确电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2695.7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宝峰;刘钰;孙胜博;王天博;程斌;杨凤仙;韩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5 | 分类号: | G01R31/55;G01R31/62;G01R22/06;G01R21/00;G01R2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彭锂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电能 计量 二次 接线 错误 计算 正确 电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及计算其正确电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中专变和公变的运行数据,以及营销系统专变和公变的档案数据;2对数据进行筛选;3判断各元件电流二次线的接入方式;4对于三相三线的计量接线方式,如果判断结果出现B相电流,则对接线的初次判断结果进行相别还原操作,如果没有出现B相电流则不进行相别还原操作;5根据接线判断结果,判断错误接线的情况;6根据错误接线的情况,结合运行数据计算正确的有功功率和电量。本发明能够自动筛查出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的信息,同时计算出相应的正确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析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及计算其正确电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会导致电能少计、不计。在现有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下,难以及时发现计量二次接线的错误。另外在计算追补电量方面,更正系数也随着用户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只计算出一个更正系数,这样就追补电量的计算就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析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及计算其正确电量的方法,能够自动筛查出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错误的信息,同时计算出相应的正确电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其包括以下步骤,
1)获得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中专变和公变的运行数据,以及营销系统专变和公变的档案数据;
2)对数据进行筛选;
3)判断各元件电流二次线的接入方式;
4)对于三相三线的计量接线方式,如果判断结果出现B相电流,则对接线的初次判断结果进行相别还原操作,如果没有出现B相电流则不进行相别还原操作;
5)根据接线判断结果,判断错误接线的情况;
6)根据错误接线的情况,结合运行数据计算正确的有功功率和电量。
进一步地,步骤1)中,从电力公司数据平台获得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中专变和公变的运行数据,以及营销系统专变和公变的档案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ABC各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逆相序运行时间;所述档案数据包括运行容量、是否考核功率因数、表计接线方式、计量方式、供电电压、CT倍率、PT倍率和分布式电源关联用户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2)筛选去除异常的运行数据,去除ABC各相电流小于专变和公变以运行容量计算的20%-100%额定电流的运行数据,去除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专变用户;
所述异常的运行数据包括电压断相、失压、电压不平衡、电流不平衡和相序异常的数据;
所述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专变用户,指档案数据中存在关联的分布式电源发电户编号的专变用户。
进一步地,步骤2)筛选去除异常的运行数据,去除ABC各相电流小于专变和公变以运行容量计算的60%额定电流的运行数据,去除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专变用户;
所述专变和公变中以运行容量计算的60%额定电流的计算公式为:
高供低计专变和公变的60%额定电流=变压器运行容量(kVA)*0.6*1000/660/“CT倍率”;
高供高计专变和公变的60%额定电流=变压器运行容量(kVA)*0.6/“供电电压”(kV)/1.732/“CT倍率”。
进一步地,步骤3)的判断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
3-1通过分析采集系统定时冻结的各相有功、无功功率,计算电能表各元件电流滞后于电压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2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