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导线直流融冰自动短接联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2420.3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9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祝贺;夏日;施俊杰;祝歆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H02G7/20;H02K7/10;H01H3/26;H01H3/32;H02P2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导线 直流 自动 短接联控 装置 | ||
一种输电导线直流融冰自动短接联控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微型轨道、履带运动系统、第一曲臂系统、第二曲臂系统、中性线的动触头、跳线上的静触头、电动推杆驱动电路和履带运动系统正反转驱动电路,在耐张塔横担设置的微型轨道上倒挂履带运动系统,履带运动系统与第一曲臂系统固接,第二曲臂系统通过连杆与第一曲臂系统连接,所述履带运动系统、第一曲臂系统和第二曲臂系统均设置在机身壳体内,位于第二曲臂系统伸出端的动触头设置在机身壳体外壁上,连接中性线的动触头与跳线上的静触头相接触,使任意两相线路相间短接实现线路融冰。具有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融冰效果好等优点,能够保证输电线路稳定、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运行维护领域,是一种输电导线直流融冰自动短接联控装置。
背景技术
线路覆冰可能诱发导线过载和导线舞动,引起的导线断线、甚至输电线路连续倒塌等事故,对电网产生重大损害。
现有的融冰方法分为三类:自然融冰法、机械融冰、热力融冰。自然融冰速度过慢。机械融冰的方法,主要分为带电和不带电,带电主要用直升机或者猎枪来进行融冰,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效率很低,不带电主要通过人上塔融冰,这个有很大的危险性。热力融冰法需要断电操作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融冰效果好,保证输电线路稳定、安全运行的输电导线直流融冰自动短接联控装置。
本发明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输电导线直流融冰自动短接联控装置,其特等征在于,包括微型轨道、履带运动系统、第一曲臂系统、第二曲臂系统、中性线的动触头、跳线上的静触头、电动推杆驱动电路和履带运动系统正反转驱动电路,在耐张塔横担上设置微型轨道,在微型轨道上倒挂履带运动系统,履带运动系统与第一曲臂系统固接,第二曲臂系统通过连杆与第一曲臂系统连接,所述履带运动系统、第一曲臂系统和第二曲臂系统均设置在机身壳体内,位于第二曲臂系统伸出端的动触头设置在机身壳体外壁上,连接中性线的动触头与横担另一端设置在跳线上的静触头相接触,使任意两相线路相间短接实现线路融冰。
所述第一曲臂系统包括:支撑板、固定轴、转轴固定块、第一曲臂固定轴、双孔固定套环、固定U型套环、铰接的连接杆组、推杆控制头、电动推杆、连杆,两根电动推杆一端分别固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与固定轴固接,固定轴用转轴固定块固定,双孔固定套环连接固定轴和第一曲臂固定轴,固定U型套环安装在第一曲臂固定轴的两端,推杆控制头安装在两根电动推杆的端部,铰接的连接杆组一端固定在水平的第一曲臂固定杆两端,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在第一曲臂固定轴水平的中间部分设有连杆,连杆直接延续到第二曲臂系统。
所述第二曲臂系统包括:连杆、第一承托板、U型固定板、推杆头、固定轴、U型固定套环、U型连接杆、转轴、U型转盘、第二曲臂杆、第二曲臂限位板、U型固定板转动限位轴、第二承托板,连杆的端部安装一个推杆头,固定轴贯穿推杆头设置在第一承托板上,第一承托板的两侧通过两块U型固定板与U型固定板转动限位轴连接,转轴贯穿两块U型固定板,U型转盘活动连接在转轴之上,第二曲臂杆底端固接U型转盘,第二曲臂限位板固接在第二承托板上,第二曲臂杆贯穿第二曲臂限位板,伸出端固接动触头。
所述中性线固定在机身壳体上、置于动触头的下方、且与动触头固连,另一端顺着机身壳体在横担上与线鼻子相连接,线鼻子连接中性线和电缆,耐张塔三个横担上分别沿主材敷设出电缆,T型电缆终端连接三根电缆分布在耐张塔与主材交接处;横担另一端的跳线上设有一悬垂绝缘子串,合流线夹与静触头固接位于悬垂绝缘子串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2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