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1660.1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童锐;郑允军;夏玮玮;燕峰;沈连丰;张亦农;高迎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72/04;H04L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俞翠华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包括基于第一无线装置与数据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接收来自数据源设备的数据包;基于第一无线装置与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在多个连续时隙的最后一个时隙的剩余部分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接收确认信息;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在多个连续的时隙后的一个时隙中向数据源设备回复第二接收确认信息;在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中仅一个成功接收到数据包时,回复第二接收确认信息后,成功接收到数据包的无线装置将数据包转发给另一个无线装置。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发送设备的数据重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逐渐兴起,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被广泛用于各种无线终端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与数据传输,如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蓝牙耳机、智能手环等。
典型的WPAN有蓝牙中的微微网以及由微微网构成的散射网,例如在有一个发送设备与两个接收设备(分为主接收设备和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场景中,发送设备与主接收设备组成构一个个微微网,同时主接收设备与从接收设备构成另一微微网,三个设备共同构成一个散射网。
在这种散射网中,传统的数据传输方案是发送设备先将数据发给主接收设备,然后由主接收设备转发给从接收设备。这种数据传输方案存在的问题是主接收设备的通信负担过重,电量相对于从接收设备会提前耗完,这在诸如无线蓝牙耳机之类的应用场景中会显著降低用户体验。
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案是从接收设备通过侦听的方式获得发送设备传输给主接收设备的数据,在任意一个接收设备丢包或两个接收设备同时丢包的情况下均由发送设备对数据包进行重传。而这种方法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在信道质量差的情况下,需要发送设备频繁地进行数据重传。如果发送设备同时使用占用相同频段的Wi-Fi且给Wi-Fi更高的优先级,则蓝牙所需要的频繁重传可能无法全部满足,造成通信质量的恶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针对一个发送设备与两个接收设备构成的散射网场景,引入主接收设备与从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制,可有效减少发送设备的数据重传,另外由于可进行主、从接收设备之间两个方向的数据中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无线装置基于其与数据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在多个连续的时隙中接收来自数据源设备的一个数据包;
第一无线装置基于其与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在所述多个连续时隙的一个时隙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接收确认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确认信息用于表示第二无线装置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
第一无线装置通过第一无线链路在所述多个连续的时隙后向所述数据源设备回复第二接收确认信息,所述第二接收确认信息用于表示是否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在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中至少有一个成功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回复表示成功收到的第二接收确认信息,否则,回复表示未成功收到的第二接收确认信息;
当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中只有一个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在回复第二接收确认信息后,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无线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链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转发给未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无线装置。
可选地,如果第一无线装置收到的第一接收确认信息显示第二无线装置的未通过侦听第一无线链路的方式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同时第一无线装置已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则第一无线装置向所述数据源设备回复表示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第二接收确认信息,之后由第一无线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链路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转发给第二无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