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41428.8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2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龚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建中 |
| 主分类号: | B01D53/06 | 分类号: | B01D5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轮回 贴附式 循环 吸附 方法 | ||
1.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废气通入到轮回吸附通道内,使得废气持续穿过轮回贴附盘;
S2、随着废气吸附时间延长,轮回贴附盘上的通透性变差,此时在废气的气压作用下,轮回贴附盘的上表面贴附在自贴附密封囊上发生转动;
S3、转动的轮回吸附盘上的多个双层滤板(2)位置发生改变;
S4、废气在持续通入时,不断发生S2-S4中废气油污吸附--油污脱附的自循环过程,从而实现对于废气的自循环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具体过程为:
S31、吸附性变差的双层滤板(2)逐渐进入到纳米油污分解剂内后,其表面贴附的多个拖尾吸附颗粒(4)拖尾吸附颗粒(4)逐渐与其脱离,并漂浮在纳米油污分解剂液面上;
S32、通透性提高的双层滤板(2)从纳米油污分解剂内出来时,液面上的拖尾吸附颗粒(4)会逐渐贴附在双层滤板(2)上,再次进行废气的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贴附密封囊包括固定连接在轮回吸附通道内顶端的弹性皮囊,所述弹性皮囊内填充有多个下垂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皮囊外表面涂色LINE-X涂料涂层,多个所述下垂粒为粒径各不相同的球形沙粒和球形钢珠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回贴附盘包括转动连接在轮回吸附通道前后内壁之间的中心转轴(3)以及罩设在中心转轴(3)外侧的外网筒(1),多个所述双层滤板(2)呈周向均匀连接在中心转轴(3)外端,且双层滤板(2)远离中心转轴(3)的一端与外网筒(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回吸附通道内纳米油污分解剂的液面高于中心转轴(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尾吸附颗粒(4)包括散点贴附端(41)以及连接在散点贴附端(41)外端的下沉尾端(42),所述下沉尾端(42)中线以下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附绒毛(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尾端(42)下方内部镶嵌有多个配重球粒(6),所述散点贴附端(41)为碳系气凝胶材质制成,所述下沉尾端(42)和吸附绒毛(5)均为疏油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滤板(2)包括两个相互固定连接的夹层网(21),且两个夹层网(21)相对分布,两个所述夹层网(21)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自吸套筒(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废气轮回贴附式自循环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套筒(22)包括与一个夹层网(21)固定连接的弹性绒毛棒(7)以及与另一个夹层网(21)固定连接的多孔套筒(8),所述弹性绒毛棒(7)嵌入多孔套筒(8)内侧并与多孔套筒(8)内壁相接触,所述弹性绒毛棒(7)和多孔套筒(8)表面均涂设有纳米防油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建中,未经龚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4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