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域中心入射角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7718.5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5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贺燕冰;黄君;张海杰;唐大海;王维;雷治安;张晓丹;魏文豪;王文文;廖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捷科思石油天然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域中 入射角 计算 裂缝 参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域中心入射角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所述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对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数据设定裂缝计算参数,并对其引入层位数据,获得各个中心入射角道集的层位数据;S2:利用各个中心入射角道集的层位数据进行裂缝强度及方向计算,经叠合得到裂缝参数平面图。本发明所取得的预测效果优于常规裂缝预测技术方法所得到的成果。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法实施某区海相页岩储层的裂缝发育参数预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与该地区的实钻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并可指导该区的水平井布设及压裂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资料解释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深度域中心入射角道集的层位数据来计算裂缝发育参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裂缝预测在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重点。如储层中发育裂缝时,则对储层的沟通起很大的作用,钻遇裂缝+孔隙型储层往往获得高产的工业油气流。所以在勘探早期寻找裂缝型储层是勘探重点,勘探者希望找到裂缝与孔隙相叠加的储层。
常规的裂缝预测技术方法有很多种,基本上可分为叠前、叠后反演两个大类,经过反演或属性计算可得到针对裂缝预测的属性数据体。在地震勘探中,不同方位的地震数据中的振幅、速度、双程走时、频率类对裂缝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这也成为裂缝预测的前提。根据研究资料发现地下目的层在发育裂缝的状态下,地震P波振幅、双程走时值通过该裂缝体时具有随方位角变化的特点。例如,Xiangyang Li在1999年《Geophysics》上发表的《Fracture detection using azimuthal variation of P-wave moveout fromorthogonal seismic survey lines》。
研究资料表明:①裂缝体顶层的反射P波双程走时不随方位角变化,振幅随方位角有微弱的变化,对各向异性反映不明显。②裂缝体底层的反射P波表现出很强的方位各向异性,P波反射振幅及双程走时与测线和裂缝方位有关,测线与裂缝平行时振幅最强、双程走时最短;随着测线与裂缝夹角的增大,振幅逐渐减弱、双程走时逐渐变长;至测线与裂缝方向垂直时,振幅最弱,双程走时最长。由此可见,P波在通过裂缝体时表现出很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裂缝对P波响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裂缝方位与测线之间的夹角及地下一定开启裂缝系统的规模,该现象尤其是对底层的走时影响较大。在深度域中,由于加入了速度数据,所以P波在通过裂缝体时底层所产生的不同方位深度数据的各向异性将更为明显。
常规的裂缝预测技术大多数是以时间域的地震数据来进行计算的,但时间域的地震数据往往由于受到层速度变化的影响,存在地震成像不精确及反射同相轴与实际的地质情况不相符等现象。因此,利用时间域的道集及叠后地震数据来预测裂缝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及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常规裂缝预测技术中的上述和其它缺点,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域中心入射角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采用深度域的共成像道集数据来进行裂缝预测,可以达到准确地预测研究区内目的层的裂缝发育情况的目的。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深度域中心入射角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所述计算裂缝参数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对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数据设定裂缝计算参数,并对其引入层位数据,获得各个中心入射角道集的层位数据;S2:利用各个中心入射角道集的层位数据进行裂缝强度及方向计算,经叠合得到裂缝参数平面图。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中,设定裂缝计算参数是指确定重构的以预设的入射角为中心的一定入射角范围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数据,进行数据重构得到中心入射角重构道集数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所述中心入射角重构道集数据引入目的层层位数据,得到中心入射角重构道集数据的层位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捷科思石油天然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捷科思石油天然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