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显示器实现无线投屏配网的方法及触摸投屏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7312.7 | 申请日: | 2020-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3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芳华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F3/0488;H04W24/02;H04W76/10;H04W84/12 |
代理公司: | 广东育资律师事务所 44618 | 代理人: | 文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显示器 实现 无线 投屏配网 方法 触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显示器实现无线投屏配网的方法及触摸投屏显示器,其方法包括:显示器的处理器解析无线投屏模块中所存储的无线配网程序;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无线配网程序以操作界面显示在显示器的触摸显示屏上;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操作界面接收用户基于触摸屏所产生的网络设置指令,并将所述网络设置指令发送给所述无线投屏模块;所述无线投屏模块基于所述网络设置指令与所对应的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并将所述无线投屏模块中的投屏指令广播到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的投屏终端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显示屏的触摸屏和无线投屏模块的结合可实现基于显示器来完成对投屏终端的投屏需求,方便用户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显示器实现无线投屏配网的方法及触摸投屏显示器。
背景技术
鉴于目前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可以大量存储工作和生活内容,但是手机屏幕始终维持在较小尺寸,而人们往往需要把手机内容进行大屏展示和分享,显然显示器是很好的选择,目前普遍是使用有线连接的方式,手机通过线束把屏幕内容镜像到显示器上,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开始往显示器内置无线投屏功能,可以摆脱线束的限制,使用无线局域网实现对手机屏幕在显示器进行无线投屏。
显示器(display)属于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包括显示板(屏幕)和驱动显示板工作的驱动板或主板构成,显示器可通过连接器与相应设备连接,支持相应设备所发送的电子数据并基于显示器本身的处理器(驱动板或主板)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相应设备所发送的电子数据到显示器的屏幕中进行显示。目前基于无线投屏技术投屏到显示器上,整个投屏设置都需要依赖于相应设备对显示器进行无线局域网投屏设置才能实现投屏配对过程,比如现有无线投屏方案始终要依赖于移动终端来进行无线局域网的操作,非常繁琐,往往要求使用者下载APP或者登陆某些服务器或者使用蓝牙进行无线局域网的设置,从而导致使用者无法基于显示器能准确高效的进行无线局域网的适配操作,给消费者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显示屏实现投屏设置的方法及触摸投屏显示器,通过显示屏的触摸屏和无线投屏模块的结合可实现基于显示器来完成无线投屏环境下局域网的设置,从而基于显示器就可以实现用户需求,使得用户操作更加便利。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显示器实现无线投屏配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器的处理器解析无线投屏模块中所存储的无线配网程序,所述无线配网程序已关联有无线局域网信息,所述无线局域网信息基于所述无线投屏模块所获取;
所述处理器将所述无线配网程序以操作界面显示在显示器的触摸显示屏上,所述操作界面显示有所述无线局域网信息所对应的网络登录界面;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操作界面接收用户基于触摸屏所产生的网络设置指令,并将所述网络设置指令发送给所述无线投屏模块;
所述无线投屏模块基于所述网络设置指令与所对应的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并将所述无线投屏模块中的投屏指令广播到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的投屏终端上。
所述无线投屏模块基于所述网络设置指令与所对应的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包括:
所述无线投屏模块将所述网络设置指令中的登录密码发送出去;
在所述登录密码被验证通过之后,所述无线投屏模块与所对应的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
所述显示器的处理器解析无线投屏模块中所存储的无线配网程序之前还包括:
接收无线投屏配网触发指令;
基于所述无线投屏配网触发指令,所述无线投屏模块向所述显示器的处理器发送所存储的无线配网程序,或者所述显示器的处理器获取所述无线投屏模块中所存储的无线配网程序。
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芳华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芳华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