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座单元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7299.5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凯;徐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凯孚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5/06 | 分类号: | F16C35/06;F16C19/22;F16C33/58;B22D11/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吴志宏 |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单元 及其 应用 | ||
一种用于支撑连铸辊(100)的轴承座单元(30),包含轴承座(20)和设置在轴承座(20)内部的滚动轴承(10)。所述轴承(10)包含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设置在内、外圈滚道之间的至少一列滚动体(13)。所述内圈滚道由完整连续的独立内圈(11)形成。所述内圈(11)在安装时装配在连铸辊(100)的辊轴(101)上,用于支撑所述的连铸辊(100)。所述外圈滚道至少局部由轴承座(20)内孔的内表面(21、22)加工形成。本发明还涉及采用上述轴承座单元(30)的连铸辊系(1000)和连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座单元,以及采用该轴承座单元的连铸辊系(roll lines)和连铸机(continuous caster)。
背景技术
连铸机的恶劣工况对轴承的负荷承载能力、不对中运行能力和高温耐受能力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以高温为例,在图1所示的连铸辊系1000中,轴承座30靠近钢坯的一侧(在图中位于其上方一侧,以下称“顶端”)距离炽热的钢坯非常近,导致其内部的轴承和密封件极易受到损坏,高温同时还加速轴承内部润滑脂的老化。尽管所述顶端的内部设有水冷通道23,如图2所示,意图借助水循环来降低轴承座内部的温度,但受轴承座整体径向尺寸的限制(过大易触碰到钢坯而受损),水冷通道的径向尺寸也做不大,导致冷却效果并不理想,轴承座内的轴承组件仍然处于钢坯的热效应影响之下。倘若为此增加水冷通道的径向尺寸而占用(压缩)轴承的径向尺寸,则又会造成轴承承载能力的下降。
上述困境是现实中造成轴承失效的重要原因,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冶金行业的生产和维护部门。现实呼唤一种能够适应连铸工艺的恶劣的工况,从而确保轴承及辊系能够长久可靠运行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铸辊系的轴承座单元,包含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包含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设置在内、外圈滚道之间的至少一列滚动体。所述内圈滚道由完整连续的独立内圈构成,所述内圈可以是单列或者多列。在运行的状态下,装配在连铸辊的辊轴(roll shaft)上的所述内圈用于支撑所述的连铸辊。所述外圈滚道至少局部由轴承座的内表面加工形成。
由轴承座的内表面形成外圈滚道意味着独立轴承外圈的缺省。在不改变轴承座径向尺寸的情况下,缺省独立外圈让渡出的轴承座内部空间既可以用于增加水冷通道的径向尺寸,也可以用来增加轴承滚动体的径向尺寸,抑或两者兼顾,同时用于提高轴承座单元的高温适应能力和座内轴承的负荷承载能力。
在上述轴承座单元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铸辊系。所述辊系由至少一段连铸辊构成,每段连铸辊均包含相应的辊轴和形成在辊轴上的辊套(roll mantle),并通过所述轴承座单元在辊系支架(未显示)上获得支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铸机,包含上述连铸辊系。
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轴承座单元,所述连铸辊系和连铸机可以获得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或高温适应能力,因而具有降低维护频率和减少运营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连铸辊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轴承座单元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包括图3a、图3b和图3c)是所述轴承座单元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装配示意图;以及
图4(包括图4a、图4b和图4c)是所述轴承座单元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凯孚公司,未经斯凯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2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多摄像头的方法
- 下一篇:油水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