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内壁除锈装置及除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7064.6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红;吴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壁 除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纵向中心线加工有通长的T形槽,底座上表面两边沿纵向加工有通长的轨道面,轨道面上支撑有小车,小车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长轴的一端连接,长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圆盘形的钢丝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管内壁除锈方法,利用上述的管内壁除锈装置,先根据所要处理管的内孔大小和长度配套制做长轴及其钢丝刷,将管内壁除锈装置固定好,将管装夹好;推动扶手使小车向前移动,钢丝刷轴向移动至管进口端的轴心孔内;开动电机,推动扶手使钢丝刷向前旋转进给除锈;再推动扶手使小车向后移动,钢丝刷向后旋转退出除锈;如此反复前后进给除锈,即可将管内孔中的锈迹清理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管内壁除锈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内壁除锈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管内壁除锈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直管的使用非常广泛,直管在使用中或者长期的放置时,管的内壁会产生锈迹和贴附一些污垢。通常的管内除锈、垢的方式一般是靠人工敲击、铲除、喷砂等,这些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对于中、小管径的效果更差;而采用酸性化学液酸洗的方法工艺复杂,工艺条件要求高,而且酸性化学液有可能有残留,会对以后管内通入的气体及液体产生污染。
因此直管内壁,特别是对中、小管径的内壁进行轻便、高效、无残留的除锈,成为钢管内壁除锈技术领域的一项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内壁除锈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对中、小管径的长直管的内壁除锈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酸性化学液有残留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内壁除锈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内壁除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纵向中心线加工有通长的T形槽,底座上表面两边沿纵向加工有通长的轨道面,轨道面上支撑有小车,小车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长轴的一端连接,长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圆盘形的钢丝刷。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管内壁除锈方法,利用上述的管内壁除锈装置,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根据所要处理管的内孔大小和长度配套制做长轴及其钢丝刷,将配套的管内壁除锈装置固定好;将管装夹好,并使管的轴心线与钢丝刷及长轴的中心线等高并同轴;
步骤2、用手推动扶手,使小车向前移动,依次通过电机、联轴器、长轴使钢丝刷轴向移动至管进口端的轴心孔内;
步骤3、开动电机,通过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长轴使钢丝刷旋转,向前推动扶手使钢丝刷向前旋转进给除锈,小车向前移动碰到支撑架后,依次推动各支撑架向前移动,直至钢丝刷旋转进给到管的最里位置;
再向后推动扶手使小车向后移动,钢丝刷向后旋转退出除锈,小车向后移动过程中依次拖动各个支撑架向后移动,直至钢丝刷)旋转退出到管的进口端;
如此反复前后进给除锈,即可将管内孔中的锈迹完全清理干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管内壁除锈装置结构简单,管内壁除锈方法简单易行,轻便、高效、无残留地,尤其适用于对中、小管径的长直管的内壁除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内壁除锈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初始加工状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加工到最远端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T形槽,3.轨道面,4.小车,5.电机,6.扶手,7.联轴器,8.长轴,9.钢丝刷,10.支撑架,11.链条,12.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动式智能光伏组件清洗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拉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