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散热风扇返流的引流降噪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6396.2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宗翰;田杰;欧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64;F04D25/16;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散热 风扇 引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散热风扇返流的引流降噪装置,包括引流通路和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引流通路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狭小空间内侧或外侧,所述引流通路入口设置于散热风扇入流区域或出流区域,并且与所述入流区域或出流区域组成闭合的流动通路,所述引流通路出口延伸至所述狭小空间的外框之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作和使用所述引流降噪装置的方法。本发明能够减少狭小空间下散热风扇下游组件引起的返流对散热风扇入流和出流的影响,使散热风扇流动顺畅,在不降低甚至提高风扇散热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散热风扇的宽频和离散单音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散热和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下改善散热风扇返流的引流降噪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常用于服务器机柜和电源模块等狭小空间的散热。由于狭小空间内电子器件排列紧密发热严重,通常需要多个散热风扇组成散热单元强制散热。散热风扇的安装一般有向内出风和向外出风两种方式。为了满足风量要求散热风扇往往工作在较高转速,带来了很高的气动噪声。另外,当散热风扇为向内出风时,由于狭小空间自身的限制以及内部下游组件的阻挡,气流可能发生折返形成返流。当风扇进风一侧具有挡板隔绝返流时,返流会形成涡流,影响风扇出流,主要造成宽频噪声增加;当风扇进风一侧存在缝隙,返流会返回风扇进风一侧,同时影响风扇入流和出流,造成宽频和离散单音噪声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返流造成的流量折损,为了达到足够的散热效果,散热风扇需要工作在更高的转速下,进一步增加了气动噪声。
因此,如何在狭小空间内降低返流影响实现降噪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狭小空间内部流动通道有限,可以增加适当的引流通道减小流动阻力,降低由于返流产生的宽频和离散单音噪声,进一步地,将返流重新引入狭小空间内或夹层内换热,可以减少返流造成的流量损失,间接降低散热风扇工作所需的转速,实现进一步降噪。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内通过控制散热风扇返流抑制宽频和离散单音气动噪声的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鉴于现有产品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将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狭小空间内,如何在不影响风扇入流和出流的情况下控制改善返流抑制涡流产生以实现降低宽频和离散单音噪声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散热风扇返流的引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通路和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引流通路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通过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狭小空间内侧或外侧,所述引流通路入口设置于散热风扇入流区域或出流区域,并且与所述入流区域或出流区域组成闭合的流动通路,所述引流通路出口延伸至所述狭小空间的外框之外。所述返流为散热风扇下游组件引起的与正常风向相悖的气体流动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路为弯曲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路为一个通路或多个通路,或是多个通路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路的组合为一个入口对应多个出口,或多个入口对应一个出口,或是两种方案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路入口正对或侧对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游组件引起的返流方向,与所述散热风扇侧边缘及所述狭小空间的外框紧密贴合或与所述狭小空间的外框直接相连。所述引流通路出口延伸至狭小空间外框之外并不影响散热风扇入流和出流。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通路自身构成狭小空间的夹层,所述夹层位于所述狭小空间内侧或外侧,所述引流通路入口引导所述狭小空间的返流进入所述夹层以进一步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夹层内设置有肋片或翅片增强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引流通路为一体结构或拼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是单个轴流散热风扇或多个轴流散热风扇的串联或并联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