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阳台施工模具及施工模具的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36207.1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徐斌;王辰逸;林闽国;杨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天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3/06 | 分类号: | E04G13/06;E04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魏盼红 |
| 地址: | 31805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阳台 施工 模具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阳台施工模具及施工模具的使用方法,涉及阳台施工技术领域,其中,施工模具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模体以及模盖;模盖底部固定有滑动框,滑动框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模体内;模体一侧贯穿固定有悬挑梁;模盖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模盖与模体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每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模盖滑移连接;模体靠近第一连杆一侧固定有导轨,导轨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滑移设置于第二滑槽内。本发明解决了不便于调节阳台基座的厚度的问题,达到了适应不同厚度阳台基座的浇注需求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具有在浇注过程中对模盖进行固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阳台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建筑阳台施工模具及施工模具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悬挑梁是由支座内伸出来的一根端部没有支座的梁,也就是一端主体端部没有支承的水平受力构件,阳台施工过程中,铺设悬挑梁后,通过浇注水泥形成阳台基座。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908326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阳台挑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承重梁、支撑板、挡杆、挑梁臂、卡套和交叉型连接架,两块支撑板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承重梁上,若干挡杆分别通过L形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周侧,若干挑梁臂等距安装在承重梁上,相邻的两个挑梁臂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交叉型连接架,若干卡套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挑梁臂上。通过支撑板与挑梁臂接触以及将挑梁臂紧固在承重梁上,使得阳台具有更强的支撑力。
但是,上述挑梁结构中,上下两个支撑板分别与挑梁臂上下底面贴合,不便于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导致水泥浇注后阳台基座沿竖直方向的长度是固定的,从而不便于调节阳台基座的厚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阳台施工模具,其通过设置支撑装置调节模盖与模体之间的距离,便于适应不同厚度阳台基座的浇注需求。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阳台施工工艺,其通过在浇注过程中对模盖进行固定,降低浇注过程中模盖向下移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阳台施工模具,包括模体以及沿竖向与所述模体滑移连接的模盖;所述模盖底部固定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模体内;所述模体一侧贯穿固定有悬挑梁;所述模盖顶部开设有用于向模体内浇注水泥的进料口,所述模盖与模体之间设置有两组用于驱动模盖向上移动的支撑装置;每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模体一侧铰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杆顶端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一侧沿模盖长度方向与所述模盖靠近第一连杆一侧滑移连接;所述模体靠近第一连杆一侧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沿导轨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注阳台基座之前,转动丝杠使第二滑块向靠近室内一侧移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变小,模盖逐渐上升,从而便于调节模盖与模体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对阳台基座的厚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底部转动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沿导轨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三滑槽内沿导轨长度方向转动安装有丝杠,所述第三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阻止第三滑块转动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滑块在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下与丝杠螺纹配合,从而通过第三滑块带动第二滑块移动,第二滑块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实现模盖的上升和下降,通过设置丝杠,便于为第三滑块提供自锁作用,降低模盖调节结束后第三滑块继续移动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模体伸出承重梁,通过设置丝杠也便于向室外推动第三滑块,进而便于对模盖的高度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天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天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建多用飘窗及其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热量中心结构及全屋新风置换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