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5741.0 | 申请日: | 2020-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李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8 | 分类号: | E04B5/48;E04B5/32;E04G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楼板 中的 线管 敷设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预埋线管的顶端套设有一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提升主体及间隔布置在提升主体上的套管,提升主体与套管的接触面为封闭面,套管对应套设在预埋线管的顶端,套管的内径及长度满足于浇筑现浇楼板时套管始终套设在预埋线管的顶端,浇筑完成后在外力作用下套管与预埋线管呈分离状态。本发明的优点: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多根预埋线管的封堵工作,工作效率高;能够防止混凝土进入预埋线管内;能够固定相邻套管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保持相邻预埋线管之间的间距均匀,进而确保每根预埋线管均被适量的混凝土所包围;后期即使预埋线管受到侧向外力,仍能保持埋设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
背景技术
电线导管的敷设是各类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现浇楼板内的线管敷设还停留在现场弯管头,胶带绑扎定位及胶带封堵管口的传统工艺上。现有工艺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现场弯制,由于PVC电线导管材料反弹度受温度、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角度、弧度无法保证,上墙弯头位移现象严重,难以垂直于地面,事后修正多出现鸭嘴状的扁管现象。二是胶带绑扎,只能将伸出楼面的弯头绑在一起固定,无法控制两管中心距离,无法避免外力对伸出楼面管头的破坏(如拆模时的模板、架管及扣件的坠落)。三是胶带封口和拆除麻烦,胶带不可重复使用,易磨损,可靠性差。
目前存在一种导管的新型敷设工艺,其是用线管堵头堵住该端的管口,并用夹具将弯头固定在一起,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高出楼面的线管夹具下压至楼面,将超出夹具的弯头的管头去掉,并将原堵头取出,重新塞入弯头的管口进行成品保护。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每栋高层建筑大大小小的配电箱不下一百个,线管安装数量更是配电箱的几倍不止,各室内所有线管都要汇集到配电箱位置处,确保各管线间的间距且具有高施工效率的施工工序/线管敷设结构是必须突破的技术难题。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时,施工工序复杂,且面对成排布置的线管时,若相邻的线管之间都设置夹具控制线管间距,则混凝土初凝后,在下压夹具时夹具会存在高度差,无法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通过合理设计研究出一种既能控制线管间距又能防止线管堵塞的装置,并且当预埋线管的数量越多时,越能体现高施工效率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应用于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的敷设结构,预埋线管的一端上翻至现浇楼板的钢筋骨架的上层钢筋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线管的顶端套设有一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提升主体及间隔布置在所述提升主体上的套管,所述提升主体与所述套管的接触面为封闭面,所述套管对应套设在所述预埋线管的顶端,所述套管的内径及长度满足于浇筑所述现浇楼板时所述套管始终套设在所述预埋线管的顶端,浇筑完成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套管与所述预埋线管呈分离状态。
所述预埋线管的上翻部与所述上层钢筋绑扎连接。
所述套管位于所述提升主体的同侧。
相邻的所述预埋线管的上翻高度保持一致。
所述提升主体呈L形。
所述套管的形状与所述预埋线管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套管焊接在所述提升主体上。
相邻所述套管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预埋线管为PVC线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嘉实(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5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