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35002.1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瑞;刘楠楠;孟令举;曹维存;寇小勇;王俊锋;曹秀玲;孙辉;马原;宋磊;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10;E02D19/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卵石 基坑 降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涉及卵石层基坑的降水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降水井施工准备;S2、钻孔,钻机就位在预设降水井位置进行钻孔并下井管;S3、井管内安装PVC管;S4、基坑周侧卵石层钻孔、注浆;S5、检测卵石层内灌浆效果;S6、开始降水工作,本发明通过在两个降水井之间形成防渗帷幕将地下水疏导至降水井的降水半径内,具有降水效果好、降水效率高的优点,同时节省了施工费用、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地质条件更趋多样化,同时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增高,靠近江、河及其支流的住宅类建筑逐渐兴起,靠近江河及其支流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地质层多形成由上至下依次为粉土层、卵石层和泥岩层的结构,卵石层的孔隙率较大导致其渗水、透水性高,加上河流附近的地下水较为丰富,施工过程中地下水通过卵石层更易进入基坑中,增加了基坑降水的工作量,进一步影响施工的进度,增加施工中的相关成本支出;同时,卵石层整体的稳定性较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更加容易发生坍塌,影响施工进程的同时还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在对富水卵石层基坑的降水中,为加强降水效果常会采用在基坑周侧密集打孔的方式,通过此方式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降水效果,但是密集打孔的方式在增加费用的同时也会对本就较为松散的卵石层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破坏;
且降水井仅可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排出,当降水井的密度过大时,地下水的汇聚速度小于降水井的排水速度,多个降水井将基坑周侧附近的地下水排出后会停止工作至地下水重新汇聚后再次开始工作,降水井在排水过程中间歇式的工作方式效率较低;
由于卵石层本身具有的间隙过大的特性,即使在排水过程中采用增加降水井数量对地下水进行密集排水的方式仍会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地下水经降水井间的卵石层间空隙进入基坑内的问题,在后期基坑的施工过程中会增加对基坑内进入地下水的排水工作。
为解决上述方案中涉及的卵石层的渗水问题,有些施工单位会采用灌注桩+止水帷幕的施工方式,该施工方式费用较高,多适用于深基坑施工中,若应用于浅层基坑施工中会大大超出原有的施工预算。
结合以上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排水效率高、排水效果好并节约施工预算的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排水效率高、排水效果好并节约施工预算的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富水卵石层的浅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降水井施工准备,确定基坑周侧各降水井的位置;
S2、钻孔,钻机就位在预设降水井位置进行钻孔并下井管,降水井钻孔至卵石层下方的泥岩层,钻孔的直径大于井管的直径;
S3、井管内安装PVC管,PVC管伸入井管底部,PVC管在地面上方连接有用于将水泵出的离心泵;
S4、基坑周侧卵石层钻孔、注浆,在相邻两个降水井的降水半径之间沿基坑周侧钻注浆孔,利用高喷灌浆技术将水泥浆通过注浆孔注入卵石层对卵石层的间隙进行填充,使相邻两个降水井之间的卵石层经水泥粘合后固化形成一道稳定的用于将地下水疏导至两降水井的降水半径范围内的防渗帷幕;
S5、检测卵石层内灌浆效果,灌浆前在两降水井之间均匀埋设多根检测桩,并记录检测桩的埋设深度,灌浆结束后,取出检测桩,测量检测桩底部侵入水泥的长度,对比检测桩的埋设深度,估算水泥灌浆的深度,灌浆深度达到预设位置灌浆工作完成,反之继续灌浆工作至水泥高度达到预设位置;
S6、开始降水工作,灌浆工作完成后静置至水泥浆凝固使卵石层固化形成防渗帷幕,使用离心泵对降水井内的水进行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5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