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除尘的剑杆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4893.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妮小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18 | 分类号: | D03D47/18;D03J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冯华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除尘 织机 | ||
本发明涉及剑杆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除尘的剑杆织机,包括底座;储料箱中安装有收卷滚筒门;剑杆织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纬纱收线针且顶部设置有经纱收线针;纬纱箱上对应设置有纬纱出线针;经纱箱上对应设置有经纱出线针;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储尘箱。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速剑杆织机没有除尘效果差以及纱线容易变形的问题,通过改进经纱收线针和纬纱收线针从而防止纱线受到径向拉伸,再通过设计储尘箱将漂浮物和粉尘都吸入储尘箱中从而实现除尘清洁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剑杆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除尘的剑杆织机。
背景技术
剑杆织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梭织机,它除了具有无梭织机高速、高自动化程度、高效能生产的特点外,其积极引纬方式具有很强的品种适应性,能适应各类纱线的引纬,加之剑杆织机在多色织造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生产多达16色纬纱的色织产品。随着无梭织机取代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将成为机织物的主要生产机种。
剑杆织机主要是为解决引纬方法而设计,包括刚性、柔性及可伸缩式的引纬方式,其主要产品是服装用面料,与其它引纬方式比较,剑杆织机的引纬方式适应于多色引纬。、
在现有技术中,但是现有的高速剑杆织机还存在有漂浮物以及粉尘之类的问题,并且纱线容易受到径向拉伸,有时会造成纱线变形或者拉断,造成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除尘的剑杆织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速剑杆织机没有除尘效果差以及纱线容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进经纱收线针和纬纱收线针从而防止纱线受到径向拉伸,再通过设计储尘箱将漂浮物和粉尘都吸入储尘箱中从而实现除尘清洁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除尘的剑杆织机,所述剑杆织机包括:
底座;
储料箱,所述储料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储料箱中安装有收卷滚筒,所述收卷滚筒的一侧与第一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收卷滚筒的另一侧与收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储料箱的侧面设置有检修门;
剑杆织机本体,所述剑杆织机本体安装在所述储料箱的上方,所述剑杆织机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纬纱收线针,所述剑杆织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经纱收线针;所述纬纱收线针上设置有纬纱进线通道,所述纬纱进线通道上设置有纬纱第一收线孔和纬纱第二收线孔;所述经纱收线针上设置有经纱进线通道,所述经纱进线通道上设置有经纱第一收线孔和经纱第二收线孔,所述经纱第一收线孔位于所述经纱第二收线孔斜上方;
纬纱箱,所述纬纱箱安装在所述剑杆织机本体设置有纬纱收线针的侧面,所述纬纱箱上设置有纬纱出线针,所述纬纱出线针与所述纬纱收线针相对应;经纱箱,所述经纱箱安装在所述剑杆织机本体的顶部,所述经纱箱上设置有经纱出线针,所述经纱出线针与所述经纱收线针相对应;壳体,所述剑杆织机本体、经纱箱和纬纱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储尘箱,所述储尘箱与所述壳体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储尘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端处安装有风机;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储尘箱的接触区域设置有滤网。
通过改进经纱收线针和纬纱收线针从而防止纱线受到径向拉伸,纬纱进线通道上设置有纬纱第一收线孔和纬纱第二收线孔从而防止纬纱受到径向拉伸,经纱进线通道上设置有经纱第一收线孔和经纱第二收线孔从而防止经纱受到径向拉伸;其中设计收线孔可以给纱线一个转向的阻力,避免垂直收拉的过程中纱线受力不均从而破损或断裂;再通过设计储尘箱将漂浮物和粉尘都吸入储尘箱中从而实现除尘清洁的效果,壳体将整个工作区域包覆避免漂浮物和粉尘流出工作区域,再吸入储尘箱中通过滤网阻隔,从而实现过滤清洁的效果。
本发明对剑杆织机本体没有进行改进,与常规剑杆织机本体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妮小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妮小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4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制器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配电线路短路电流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