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4441.0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8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01 | 分类号: | B22D41/01;B22D41/13;B22D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王志东 |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等离子 加热 中间 钢水 低温 恒温 智能 浇铸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包括大包装置、中间罐装置和PLC主机,大包装置连接于中间罐装置,PLC主机分别连接于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大包装置,用于将炼钢车间生产的钢水转移到中间罐装置;中间罐装置,用于接收大包装置浇铸的钢水,并将钢水输送入结晶器;PLC主机,通过采集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的现场模拟量数据以控制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的浇铸作业。所述浇铸系统实现了对中间罐内钢水的温度进行监控,从而实现钢水恒温低过热度匀拉速智能高效连铸作业生产,降低了浇铸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并改善了钢的内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
背景技术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冶金工作者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液态钢水变成固态铸坯的最后一个容器—中间罐,温度问题是影响钢凝固过程质量、成本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热和控制连铸中间罐钢水温度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间罐应用等离子加热技术可以防止换包时钢液温度下降,中间罐等离子加热可以快速对中间罐内钢水进行加热补偿,控制中间罐温度波幅,实现恒速浇铸,保证铸坯质量,减少拉速变化而可能带来的缺陷和事故,在连铸机生产过程中每炉钢开浇和浇铸末期,一般钢水温度都偏低,而且多炉连浇时每炉钢水的温度是有差异的,在没有热补偿的情况下中间罐钢水温度很难控制在目标温度值左右,但使用了中间罐等离子加热就可以使中间罐浇铸温度能控制在目标温度的±2℃范围内,达到恒速浇铸的目的;中间罐采用等离子加热技术可以降低出钢温度15-40℃左右,提高钢水收得率,可以提高连铸机单位产量。为了确保优质铸坯,尤其是为了减少中心偏析和非金属夹杂物,必须将钢液温度保持在最佳浇铸温度范围内。
目前,在没有采用中间罐加热措施的连铸生产线为了避免出现钢水结瘤回炉停浇事故的发生,通常采用大幅提高过热度提高前级出钢温度的方式来实现连铸机的连续生产作业,这样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能耗提高,拉速降低,钢坯质量降低,成品收得率降低。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结合多年连铸工作经验,提出一种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等离子加热的中间罐钢水低温恒温智能浇铸系统,包括大包装置、中间罐装置和PLC主机,大包装置连接于中间罐装置,PLC主机分别连接于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
大包装置,用于将炼钢车间生产的钢水转移到中间罐装置;
中间罐装置,用于接收大包装置浇铸的钢水,并将钢水输送入结晶器;
PLC主机,通过采集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的现场模拟量数据以控制大包装置和中间罐装置的浇铸作业。
进一步地,大包装置包括大包本体、用于使大包本体转动的大包回转台、用于测量大包本体重量的大包重量传感器和用于和中间罐装置连通的大包长水口,其中,大包重量传感器连接于PLC主机以发送大包本体的重量信息,PLC主机连接于大包回转台的驱动机构以控制大包本体转动,大包回转台上安装有大包回转角度传感器,将大包本体的回转角度实时传送给PLC主机,并将大包回转角度值实时显示在操作员站上。
进一步地,中间罐装置包括中间罐本体、用于测量中间罐本体内钢液液位的中间罐液位计、用于测量中间罐本体内钢液温度的中间罐温度计、用于对中间罐本体内钢液进行加热的等离子电极和用于将中间罐本体内钢液输送的中间罐水口,其中,中间罐液位计、中间罐温度计和等离子电极均连接于PLC主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4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