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负氧离子涂料制备系统、制备工艺及该涂料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34296.6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7/62;C09D7/61;C09D7/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离子 涂料 制备 系统 工艺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水性负氧离子涂料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25‑30份的水、膨胀蛭石20‑25份、改性电气石10‑15份、活性炭10‑20份、硅藻泥5‑10份、钛白粉8‑12份、陶瓷颗粒2‑8份、消泡剂0.2‑0.5份、助溶剂0.3‑0.5份、丙烯酸树脂0.8‑2份,所述的膨胀蛭石是将蛭石原料置于膨化炉中500‑550℃,本发明水性负氧离子涂料制备系统、制备工艺及该涂料组合物,极大地加强了负氧离子涂料的物理吸附性能以及其负氧离子的释放能力,在常温状态下,即可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通过人的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能对人的机体生理活动产生影响,负氧离子可让人体的毛细管扩张,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再生细胞组织的作用,且活性炭和硅藻泥物质结构破坏小,能有效捕捉空气中的挥发性污染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水性负氧离子涂料制备系统、制备工艺及该涂料组合物,属于涂料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中负氧离子主要是通过电、化学和物理等三方面的作用,即通过电性中和作用、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等而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其具有强烈的吸附性能,在其与空气接触时,能够将周围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到材料表面并固定到材料表面的孔隙中,然后加以中和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此外,空气中漂浮的微量有害气体的存在状态和形式是复杂而多样的,有的以气体游离分子状态存在,有的被空气中漂浮的正电荷吸附所包围形成正离子,有的微量气体在空气中发生非均相异质凝结过程即气体分子在已经存在的粒子表面上沉积、凝聚形成气体溶胶体系,当它们与空气中的负离子相遇时,由于它是负离子中最稳定的一种带电粒子,它本身具有静电,所以具有吸附和电性中和作用,因而,漂浮于空气中的一部分游离的微量气体被负离子吸附后由于自重而降落到地面上,另一部分带正电的污染气体与负离子相遇时发生电性中和,形成无电性的中性分子而降落到地面上,从而达到消除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目的,事实上,在发生上述电性中和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多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负离子真正起作用的是羟基自由基(H3O2-),羟基自由基实际上是以H2O OH-的形式存在的,通过化学反应将那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去除。
目前,负氧离子涂料的物理吸附性能有限,对室内甲醛,苯系物等等挥发性污染吸收效果不佳,且纯电气石释放的负氧离子的量少、速度慢,导致负氧离子涂料的负氧离子释放能力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性负氧离子涂料制备系统、制备工艺及该涂料组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负氧离子涂料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水性负氧离子涂料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25-30份的水、膨胀蛭石20-25份、改性电气石10-15份、活性炭10-20份、硅藻泥5-10份、钛白粉8-12份、陶瓷颗粒2-8份、消泡剂0.2-0.5份、助溶剂0.3-0.5份、丙烯酸树脂0.8-2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膨胀蛭石是将蛭石原料置于膨化炉中500-550℃,经过 30-50s膨化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改性电气石的制备工艺如下:称取电气石和丙烯酸加入到水热反应釜中,维持水热反应温度为60℃反应30min,产物经过滤、水洗涤2次、乙醇洗涤3次,经150℃干燥10min,将产物和KH-550硅烷偶联剂、HL-03阳离子双子乳化剂、AS-801新型环保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YK-1150 加入到研磨机中,研磨速度为340r/min,维持体系温度37℃条件下反应20min,产物经乙醇超声洗涤4次,于70℃、-0.07MPa真空干燥10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气石、丙烯酸、硅烷偶联剂、HL-03阳离子双子乳化剂、AS-801新型环保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BYK-1150的质量配比为 80:30:1:1.5: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4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