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钩端螺旋体黏附蛋白rvWFA3-2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33395.2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华;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K14/20 | 分类号: | C07K14/20;C12N15/70;A61K39/02;A61P31/04;G01N33/569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体 黏附 蛋白 rvwfa3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一种钩端螺旋体黏附蛋白rvWFA3‑2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领域。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vWFA3‑2蛋白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诱导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vWFA3‑2,其可用于疫苗研发、钩端螺旋体感染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本发明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了LA_4207基因产物N端有信号肽分泌型蛋白,LA_4207基因产物含有超家族结构域(34‑200aa)。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用于体外制备重组蛋白rvWFA3‑2。并证明了制备得到的黏附蛋白rvWFA3‑2对致病问号钩端螺旋体菌株的攻击起到保护作用,产生高效价保护性抗体,且具有交叉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钩端螺旋体黏附蛋白rvWFA3-2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侵袭力决定了微生物能否感染宿主,感染则是发病的先决条件,故侵袭力成为近年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重点。众所周知,侵袭力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和侵袭性酶类,黏附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的第一步,其本质是病原微生物黏附因子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的过程,使得病原微生物能在宿主体内定植,然后生长繁殖引起疾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手段。基因工程疫苗因生产成本低、效果好而成为疫苗研究的重要方向。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被证明具有属特异性的抗原,我们在前期研究中也证明外膜蛋白质LipL21、LipL32和 LipL41等及其表位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可以作为疫苗候选抗原,但仍未得到满意的免疫效果。位于外膜的黏附因子,不仅与细菌的侵袭作用密切相关,同时还可诱导机体产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血清IgG抗体。
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人及哺乳动物血管内皮细胞及巨核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和GpIIb-Ⅲa结合,引发血小板黏附和聚集。vWF是重要凝血因子,有12个功能区,其中A3区与血管损伤后暴露的基底膜胶原蛋白(collagen,COL)结合使血小板局部聚集,推测可能与黏附功能相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LA_4207 基因编码产物具有vWFA3区超家族结构域vWFA3-2,但无血小板GP-Ib受体结合位点,我们推测vWFA3-2在问号钩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黏附因子作用。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vWFA3-2蛋白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诱导纯化获得重组蛋白rvWFA3-2,并证明其作用与应用。
一种钩端螺旋体黏附蛋白rvWFA3-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LA_4207基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图谱分析、信号肽预测结果以及T-A克隆、亚克隆载体pET42a多克隆位点,设计含核酸内切酶Nde I或Xho I酶切位点的PCR引物,备用;
(2)提取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DNA;
(3)采用步骤(1)得到的PCR引物和步骤(2)得到的问号钩端螺旋体赖株DNA,扩增LA_4207基因中凝血因子A3区超家族结构域片段,得到目的基因扩增片段,以溴乙锭预染色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后,采用T-A 克隆试剂盒将上述目的基因扩增片段与pMD19-T连接,连接过夜后采用氯化钙法将质粒转化入感受态E.coli DH5α形成E.coliDH5αpMD19-T4207,蓝白筛选后提取重组质粒pMD19-T4207测序;
(4)将步骤(3)得到的测序结果目的基因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pMD19-T4207与表达载体pET42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de I和Xho I酶切后回收,在T4 DNA 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形成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42a42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医学院,未经杭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3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扣组件及空调内机
- 下一篇:全纳米纤维电子皮肤及其应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