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云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1391.0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向双;莫丹;何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吴亦雨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云杉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育云杉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于云杉种子成熟季节,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壮年期云杉母株,采摘云杉球果,并于每棵母株根部采集表层土壤,将球果内的种子晒干,将土壤风干;将晒干后的种子置于‑18℃冰柜中,沉积至少6个月;取出沉积后的种子,在室温下静置、自然解冻;将种子浸于浸种液中,在室温下浸泡24h后取出;将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进行萌芽培养;待一半以上的种子出现绿叶时,开始浇灌浸种液,每5d浇灌1次。使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可显著提高云杉种子的萌芽率,提高云杉幼苗的存活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减少育苗时间和成本,增强人工种植云杉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育云杉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云杉(Picea asperata)为我国特有的宝贵树种,主要分布于陕西西南部、甘肃东部、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常见于2400~3600米海拔地带。云杉树的树干高大通直,木材材质优良,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木纤维工业原料,更是长江上游地区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的重要建群树种,在西南高山天然次生林恢复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天然林中云杉生长缓慢,30年生的植株才开始结实,40~60年生的植株才进入结实盛期。同时,其种子发芽率低,幼苗存活率更低。当遇到冬季的冰雪环境时,幼苗顺利越冬的可能性极低。因此,生态恢复植树造林和科学研究中,多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帮助云杉种子萌芽、生根。
现有的人工培育方法管理粗放,将育成的1~2年生的幼苗定植到野外后,成活率在20~40%之间,并未很好地解决云杉种子发芽耗时长、发芽率低、生根率低、易感染病菌,幼苗生长弱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种子萌芽率高、幼苗强壮的云杉培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云杉培育方法,将所述云杉的种子在-18℃环境中沉积6个月以上,再将云杉种子用于发芽。
优选的,将沉积后的云杉种子在浸种液中浸泡后,再将云杉种子用于发芽。
优选的,所述浸种液中至少包括微肥浸提液,所述微肥浸提液为干微肥颗粒的水浸泡提取液;所述干微肥颗粒来自利用烟曲霉菌株F7发酵蘑菇渣和木屑混合物获得的堆肥,所述烟曲霉菌株F7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95。
优选的,所述浸种液中包括诱抗素。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云杉种子成熟季节,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壮年期云杉母株,采摘云杉球果,并于每棵母株根部采集表层土壤,将球果内的种子晒干,将土壤风干;
(2)将晒干后的种子置于-18℃冰柜中,沉积至少6个月;
(3)取出沉积后的种子,在室温下静置、自然解冻;
(4)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浸于浸种液中,在室温下浸泡24h后取出;
(5)将步骤(4)浸泡后的种子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进行萌芽培养;
(6)待一半以上的种子出现绿叶时,开始浇灌浸种液,每5d浇灌1次。
优选的,步骤(3)中,种子解冻后,用0.5%质量分数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min,随后蒸馏水冲洗干净,再进行步骤(4)。
优选的,所述浸种液为微肥浸提液和诱抗素溶液的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微肥浸提液为干微肥颗粒的水浸泡提取液;所述干微肥颗粒来自利用烟曲霉菌株F7发酵蘑菇渣和木屑混合物获得的堆肥,所述烟曲霉菌株F7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1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