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9866.2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65023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饵 蚂蚁 分离 体式 诱导 捕捉 | ||
1.一种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外侧设有方便蚂蚁攀爬的爬梯(11),所述爬梯(11)的上端与圆柱形箱体(1)的上口连接,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开口端设有上部开口大且下部开口小的漏斗体(2),所述漏斗体(2)的内壁光滑并且涂有植物油,所述漏斗体(2)的内侧设有与圆柱形箱体(1)同轴的诱饵盒(3),所述诱饵盒(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封盖(31),所述诱饵盒(3)与漏斗体(2)的下部开口之间形成1-3cm宽的间隙(21);所述诱饵盒(3)的内侧中央竖向设置有一上端封闭的鼓风管(32),所述鼓风管(32)的圆周侧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至少两块隔板(33),所述隔板(33)将诱饵盒(3)的内腔分隔为至少两个诱饵腔(34),所述鼓风管(32)的上部设有与诱饵腔(34)连通的出气孔(321),所述诱饵盒(3)的侧壁上设有与诱饵腔(34)连通的气味弥散口(35);所述诱饵盒(3)的下端设有与鼓风管(32)连通的上部导气管(36),所述上部导气管(36)的下端与设在圆柱形箱体(1)内部的下部导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下部导气管(37)的下端与圆柱形箱体(1)的底部固定并与设在圆柱形箱体(1)外侧底部的微型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下端设有伸缩式支脚(12)、蓄电池和控制开关(52),所述伸缩式支脚(12)用于支撑圆柱形箱体(1),所述蓄电池与微型气泵电连,所述控制开关(52)用于控制微型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导气管(37)上设有用于防止蚂蚁逃脱的防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结构为涂在下部导气管(37)外侧的植物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结构为设在下部导气管(37)上部的上端开口的环状槽体(371),所述环状槽体(371)内设有碱性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3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一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设有遮雨棚(42),所述遮雨棚(42)的外缘延伸至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侧壁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箱体(1)外侧的上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至少三个吊耳(13),所述吊耳(13)上设有吊孔(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1)为表面粗糙的柔性带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内侧底部涂有隔热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箱体(1)的下端设有保护壳(5),所述微型气泵和蓄电池均设在保护壳(5)内部,所述保护壳(5)的底部设有散热孔(53)、侧壁上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USB充电接口(51),所述控制开关(52)设在保护壳(5)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将诱饵与蚂蚁分离的分体式蚂蚁诱导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箱体(1)和诱饵盒(3)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98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箱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箱式淬火炉专用淬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