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充电和储能的太阳能与风能一体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7876.2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1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苏相旋;王莹;王帅钧;蔚卓义;段雨;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00;H02S10/12;H02S10/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充电 太阳能 风能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充电和储能的太阳能与风能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2)以及固定在壳体(2)上的风能充电组件、太阳能充电组件和储能组件,所述的壳体(2)为柱体结构,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组件包括柔性太阳能收集板(4)、平面涡卷弹簧和卡条(3),所述的平面涡卷弹簧一端固定于壳体(2)内部,另一端与柔性太阳能收集板(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卡条(3)与柔性太阳能收集板(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平面涡卷弹簧的轴向与壳体(2)的轴向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效率高、便携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充电和储能的太阳能与风能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户外没有电源的情况下需要用到移动电源为电子设备充电,但移动电源的储电能力有限,为了增强其储电能力,为其连接收集太阳能或风能的收集装置,大大增强了移动电源的续航能力。太阳能收集装置一般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风能收集装置采用风扇和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到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风扇接受风能,带动发电机发电,此时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相当于电流源,但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受结构和尺寸限制,且能量利用率低,且受天气影响较大,同时输出电压、电流、功率都不恒定,受温度、光照和负载等影响,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池,电压过低,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功率太小也无法为电子设备充电;太阳能电池板和风扇的尺寸过大也影响了移动电源的便携性。
现有技术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中国专利CN201910611614.6提出了一种风能、太阳能互补的新能源充电站,有工作台、风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工作台的下端设置有空槽,空槽内安装有行走机构,工作台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轴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一侧铰接有太阳能板安装台,太阳能板安装台上设置有安装槽,底板上设置有驱动太阳能板安装台绕底板转动的角度调节机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装置可以切换两种供电装置,确保装置在各种天气下都可以使用,能调节太阳能板和风扇的高度和角度,但该专利的太阳能板面积小,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且不易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充电和储能的太阳能与风能一体化装置,便于携带、安全性好,储能效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充电和储能的太阳能与风能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风能充电组件、太阳能充电组件和储能组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互相补充;
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组件包括柔性太阳能收集板、平面涡卷弹簧和卡条,所述的平面涡卷弹簧一端固定于壳体内部,另一端与柔性太阳能收集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卡条与柔性太阳能收集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平面涡卷弹簧的轴向与壳体的轴向相同,使得壳体能够容纳更大面积地柔性太阳能收集板,通过卡条拉出柔性太阳能收集板,操作简单,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所述的储能组件包括锂电池以及与锂电池连接的稳压电路板和充放电电路板,所述的稳压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柔性太阳能收集板连接,所述的充放电电路板连接有USB放电接口和Micro-USB充电接口,所述的储能组件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的USB放电接口和Micro-USB充电接口设置于壳体的底面,Micro-USB充电接口用于对锂电池进行充电,USB放电接口用于连接用电设备,将锂电池储存的电能给用电设备充电;
进一步地,锂电池采用通过芯片和充放电协议使锂电池可同时进行充电和放电,一边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充电,一边为充电设备进行充电,不会产生过热或电压不稳。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能充电组件包括风扇和微型风力发电机,所述的风扇设置于壳体的底面上且与微型风力发电机连接,所述的微型风力发电机至于壳体内部且通过导线与稳压电路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7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