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26991.8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汤明刚;李生鹏;郭泽鹏;陈彧超;郑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4;G01N3/08;G01N3/2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管道 耦合 无损 加载 试验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作动器(8),纵向作动器(8)输出端朝上且该端部经转换件一(81)固装有U型架(9);所述U型架(9)朝上的两个支臂上均安装有滚动夹具(10),同时贯穿滚动夹具(10)安装有管件(1),位于滚动夹具(10)外部的管件(1)两端部均套装有接头(11),接头(11)端部均延伸有法兰端(12);两个法兰端(12)均固装有转换件二(2),转换件二(2)转动连接有支座(3);一端支座(3)的端部固装于支撑面一(21),另一端支座(3)的端部经方杆(5)安装有横向作动器(6),所述横向作动器(6)向管件(1)提供轴向的力;
所述滚动夹具(10)的结构为: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夹头(102)和下夹头(101),上夹头(102)两端和下夹头(101)两端分别共同安装有螺杆(103),位于两端螺杆(103)之间的上夹头(102)和下夹头(101)的相对面上均安装有滚轮(104),所述滚轮(104)均与管件(1)的外圆周面贴合;所述下夹头(101)与U型架(9)顶端固装;
所述上夹头(102)和下夹头(101)的相对面设置成相对的V型结构,该V型结构的两个倾斜面与管件(1)外圆周面的贴合处均转动安装有滚轮(104);
所述U型架(9)的结构为:包括横梁,横梁两端均固装有纵梁;所述横梁由前后并列且等长的两根工字梁构成,纵梁为单根工字梁,所述横梁的端头与纵梁的腹板焊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5)嵌装于限位座(7)内,方杆(5)的轴线与管件(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7)的结构为:包括支撑座(71),支撑座(71)上安装有截面为U型结构的限位件(72);所述方杆(5)配装于限位件(72)内,方杆(5)的截面尺寸与限位件(72)的内尺寸匹配,限位件(72)的长度短于方杆(5)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作动器(6)安装于相同的支撑面一(21)上,所述纵向作动器(8)安装于支撑面二(2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一(21)为静态的三脚架或是剪力墙,所述支撑面二(20)为地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一(81)底端为法兰盘,该法兰盘与纵向作动器(8)的输出端螺接,转换件一(81)顶端为平板结构,该平板结构与U型架(9)底面焊装;
所述转换件二(2)一端为与法兰端(12)螺接的法兰盘,转换件二(2)另一端为双耳结构的U型件;所述支座(3)亦为双耳结构,所述转换件二(2)端部的U型件位于支座(3)双耳的内侧,U型件与支座(3)之间通过水平方向的销轴(4)转动连接。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道拉弯耦合无损加载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管件(1)两端部接头(11)的法兰端(12)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转换件二(2);
第二步:管件(1)由外部吊装机构吊起并水平放置于两个滚动夹具(10)的下夹头(101)上,此时管件(1)两端部转换件二(2)的双耳结构分别与支座(3)的双耳结构对齐;
第三步:通过销轴(4)将转换件二(2)与支座(3)铰接;
第四步:调整纵向作动器(8),使得U型架(9)两端部的下夹头(101)内侧面的滚轮(104)均与管件(1)外圆周面接触;将上夹头(102)放置于管件(1)外圆周面的上部,将上夹头(102)与对应的下夹头(101)通过螺杆(103)连接,并拧紧螺杆(103),使得管件(1)同时贴紧于上夹头(102)和下夹头(101)内侧面的滚轮(104),即滚动夹具(10)将管件(1)夹紧;
第五步:横向作动器(6)工作,经方杆(5)、支座(3)、转换件二(2)、接头(11)后向管件(1)施加轴向的拉伸力;纵向作动器(8)工作,经转换件一(81)、U型架(9)、滚动夹具(10)后对称作用于管件(1)上;
第六步:因管件(1)两端头经转换件二(2)与支座(3)铰接连接,使得管件(1)相对于销轴(4)转动;因方杆(5)受限位座(7)限制从而限制了管件(1)的扭转变形;从而在横向作动器(6)和纵向作动器(8)的共同作用下,管件(1)发生自由弯曲,进而在管件(1)中部产生稳定的曲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69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插腰大池引流管的一次性引流瓶
- 下一篇:一种板栗果脯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