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6922.7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翟松茂;陈昆;滕康乐;娄建伟;沈从剑;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巨神制泵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地址: | 31513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密封 异物 磨蚀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涡壳、与所述涡壳上端连接的泵盖以及插接在所述泵盖内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位于所述涡壳内的叶轮体,所述驱动轴从所述泵盖内穿出的一端套接有机械密封体,所述涡壳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机械密封体的机械密封座,所述泵盖与所述叶轮体之间形成有机械密封腔,所述机械密封腔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机械密封体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侧,所述机械密封腔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密封流道与密封环流道,所述密封环流道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内径。本发明具有防止杂物堆积并侵入机械密封体内部,在避免对机械密封体造成损害的同时延长该磨蚀结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是靠相对滑动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的弹力或磁力等作用力的作用下保持贴合并配以辅助密封而达到阻漏的轴封装置。
由于机械密封主要由旋转组件(动环,随轴一起旋转并能做轴向移动)、静止组件(静环,安装在壳体上,不旋转)、压紧元件(弹簧)和密封元件等构建组成。动环压紧元件(弹簧)的压力使其端面贴合在静环的端面上,从而形成微小的轴向间隙并达到密封的目的。
但是,当机械密封动环、静环之间存在异物时,密封面由于旋转组件(动环)的转动而使得异物在密封面上产生摩擦,从而导致密封面磨损,并引起密封失效。同时,由于潜水泵在水面以下运行,且介质基本为含有固体颗粒等异物的雨水、污水等,若介质内的固体颗粒等异物进入机械密封动、静环之间将加速机械密封的磨损,影响机械密封寿命,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该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具有有效避免固体颗粒等杂物进入密封面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包括涡壳、与所述涡壳上端连接的泵盖以及插接在所述泵盖内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位于所述涡壳内的叶轮体,所述驱动轴从所述泵盖内穿出的一端套接有机械密封体,所述涡壳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机械密封体的机械密封座,所述泵盖与所述叶轮体之间形成有机械密封腔,所述机械密封腔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机械密封体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一侧,所述机械密封腔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密封流道与密封环流道,所述密封环流道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轴带动叶轮体转动时,旋转中的叶轮体与泵盖之间形成机械密封腔,且机械密封腔的密封环流道呈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形状,在有效避免固体颗粒等杂物进入机械密封腔内的同时,通过转动的叶轮体令进入机械密封腔内的固体颗粒等杂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该密封换流道内甩出,从而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物堆积而侵入到机械密封体内部,在避免对机械密封体造成损害的同时延长该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流道包括至少两道倾斜密封流道以及用于连接两道相应的所述倾斜密封流道的弧形密封流道,所述弧形密封流道向上弯曲且下侧侧面直径小于上侧侧面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轴带动叶轮体转动时,旋转中的叶轮体与泵盖之间形成机械密封腔,且弧形密封流道向上弯曲且下侧侧面直径小于上侧侧面直径,在有效避免固体颗粒等杂物进入机械密封腔内的同时,通过转动的叶轮体令进入机械密封腔内的固体颗粒等杂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切线方向从该机械密封腔内甩出,从而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等杂物堆积而侵入到机械密封体内部,在避免对机械密封体造成损害的同时延长该机械密封防异物磨蚀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密封流道设置有三道,所述弧形密封流道设置有两道,两道所述弧形密封流道分别位于相应的两道所述倾斜密封流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巨神制泵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巨神制泵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69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