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5240.4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高贵宾;温星;吴志庄;张小平;巫广民;陈丽金;王森锋;钟浩;潘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万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4 | 代理人: | 丁海华 |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竹 小径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苦竹林的竹子平均胸径控制在1.0‑1.5cm,高度控制在2.0‑2.5m;b、将每亩苦竹林的竹子数量控制在1年生竹子400‑500株,2年生竹子400‑500株,3年生竹子400‑500株;c、使苦竹林中不同年龄的竹子交错地生长在一起形成混交,竹子相互间位置分布均匀,且平衡相邻竹子之间的生存竞争;d、在6月中下旬喷施叶面肥一次,以促进竹鞭萌发与发育,在来年3月底4月初,出笋前期喷施叶面肥一次,以促进地下茎侧芽萌发出笋;e、采收竹笋时,保留竹笋笋头,促进竹笋笋头上着生的侧芽萌发二水笋或新竹鞭。本发明保证了苦竹林中竹子种群保持小径化生长格局,实现小径苦竹笋优质、高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优质笋用混生竹种的小径化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竹类植物按地下茎构型差异分为:合轴丛生型、复轴混生型和单轴散生型。复轴型的混生竹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作为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混生竹竹株秆基侧芽可以发育为新竹株、新竹鞭,其地下竹鞭侧芽也可以发育为新竹株和新竹鞭;立地条件较好,地面竹株呈散生状分布;立地条件较差,地面竹株呈丛生状分布。这些明显区别于散生竹和丛生竹的基本特征十分具有应用价值,但目前关于混生竹生长表型、种群更新、环境影响等相互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影响了优质混生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经营。
目前竹类资源利用仍以散生竹为主、丛生竹为辅,混生竹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随着国家对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一些山区林下优质的笋用混生竹种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笋用苦竹多为山区林下小径竹种,野生小径苦竹笋味道鲜美,笋质紧实爽脆,很受市场与消费者欢迎。自然生长于林下的苦竹笋产量低,路途远,采收费时费力,因此,不少竹农开荒引种了小径苦竹,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立地条件的改变,造成苦竹地下茎侧芽萌发发生了差异,影响了竹子构件发育方向,造成竹子形态、生理生长发生可塑性变化,导致苦竹笋越长越大,无法满足预期的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本发明保证了苦竹林中竹子种群保持小径化生长格局,实现小径苦竹笋优质、高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苦竹林的竹子平均胸径控制在1.0-1.5cm,高度控制在2.0-2.5m;
b、将每亩苦竹林的竹子数量控制在1年生竹子400-500株,2年生竹子400-500株,3年生竹子400-500株;
c、使苦竹林中不同年龄的竹子交错地生长在一起形成混交,竹子相互间位置分布均匀,且平衡相邻竹子之间的生存竞争;
d、在6月中下旬喷施叶面肥一次,以促进竹鞭萌发与发育,在来年3月底4月初,出笋前期喷施叶面肥一次,以促进地下茎侧芽萌发出笋;
e、采收竹笋时,保留竹笋笋头,促进竹笋笋头上着生的侧芽萌发二水笋或新竹鞭。
上述的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步骤a中,在苦竹林出笋末期,选取生长势良好、分布均匀、地径1.0-1.5cm的竹笋进行留养;竹笋成竹定高后进行钩梢处理使竹子高度不超过2.5m。
前述的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步骤b中,每亩苦竹林每年新竹留养数量500-600株,砍伐掉生长年龄3年以上的竹子。
前述的笋用苦竹的小径化栽培方法,步骤c中,所述苦竹林不同年龄竹子形成混交度为0.75的强度混交或混交度为1的极强度混交,混交度表示公式如下:
式中:i为中心竹株,j为相邻竹株,若中心竹株和相邻竹株属于同一年龄时,则vij=0,否则vij=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