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5125.7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嵇正波;符学龙;林伟;高杨;徐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03D80/6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302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发电机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发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电机本体,所述发电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机组换热器和循环管路,所述机组换热器安装在发电机本体的内部侧壁上且与发电机本体的发热部位接触,所述循环管路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压缩机、环境换热器和膨胀阀,所述循环管路呈封回流状,且压缩机、环境换热器和膨胀阀位于发电机本体的外部或者位于发电机本体的内部,通过机组换热器均匀分布且与发电机本体接触的作用,能够较好的热交换作用,且通过热交换柱的设置,能够增加热交换面积;通过环境换热器的设置,使得热量快速散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发电机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是一种将大自然中的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对应的电能属于绿色清洁能源。伴随着风力发电机组机组容量日趋增加,机组自身各个子系统、部件的热损耗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机组自身热损耗几乎占机组单机容量的约8%~10%,举例说明:如单机容量为10MW的机组,机组自身热损耗值高达将近1MW,由此可见热损耗值相当可观。巨大的热损耗直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散热问题,高效的、快速的将机组自身发热散去,为机组营造舒适、良好的运行环境。
现有的发电机的冷却设备在进行热交换时的效率较低,且热量不容易散发,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发电机的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发电机的冷却设备在进行热交换时的效率较低,且热量不容易散发,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冷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电机本体,所述发电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机组换热器和循环管路,所述机组换热器安装在发电机本体的内部侧壁上且与发电机本体的发热部位接触,所述循环管路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压缩机、环境换热器和膨胀阀,所述循环管路呈封回流状,且压缩机、环境换热器和膨胀阀位于发电机本体的外部或者位于发电机本体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管路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压缩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组换热器从上至下均匀的分布安装在发电机本体的内部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组换热器在发电机本体的内部两侧壁上对称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组换热器在发电机本体的内部两侧壁上交错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组换热器包括换热外壳,所述换热外壳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换热外壳通过通孔连接在循环管路上,所述换热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吸热层,所述吸热层贴附在发电机本体的发热部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热层朝向换热外壳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热交换柱,所述热交换柱延伸至换热外壳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境换热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中部通过轴承纵向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套接有分散叶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机组换热器均匀分布且与发电机本体接触的作用,能够较好的热交换作用,且通过热交换柱的设置,能够增加热交换面积;
2)通过环境换热器的设置,使得热量快速散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环境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伞安装支架及建筑伞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互联网服务预约和派单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