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及车辆避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25124.2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9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华;郭建谱;祝亚奇;李家毅;余星葳;王伟云;黄梦宇;胡浩;孟亚飞;秦洪彬;曹晏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G08G1/052;G08G1/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何君苹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避险 车道 系统 车辆 方法 | ||
1.一种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控制器、消能缓冲装置和电源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所述消能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消能缓冲装置包括滑板、第一伸缩杆、框架、带有阻力的橡胶轮、前挡板和辊筒,避险车道顶部的侧边开设有滑槽;
所述滑板安装于滑槽内,所述滑板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行,所述滑板朝向避险车道中心的侧壁上连接有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由预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所述框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橡胶轮,所述框架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前挡板,所述前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辊筒,所述辊筒能够自转;
所述框架包括左半框和右半框,所述左半框和所述右半框之间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由预处理模块控制;
所述滑板包括板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板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杆体固定于所述板体底部,所述第二杆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底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均安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杆体的截面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高清雷达测速仪、RFID标签、RFID采集器和激光车型识别设备,所述高清雷达测试仪安装于引道入口前50 ~100m处,所述RFID标签安装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所述RFID采集器安装于引道入口前50 ~100m处,所述激光车型识别设备安装于引道入口前50 ~100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制动车道上铺满沙,沙的高度低于所述辊筒的高度,并且高于所述框架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尾部固定连接有钢索,所述钢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恒力机构,所述凸轮恒力机构固定于避险车道的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避险车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于制动车道停车线位置上的防后溜固定模块,所述防后溜固定模块包括挡柱、轮挡和弹簧,所述轮挡的前端与所述挡柱连接,所述轮挡的后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挡柱用于压住所述轮挡,所述弹簧用于顶起所述轮挡,所述轮挡可以压入地面,所述轮挡与汽车轮胎的接触面为圆形曲面。
6.应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避险车道系统的车辆避险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失控车辆进入制动车道前通过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车速、总重和外轮廓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智能避险车道系统自动计算出制动失控车辆所需要的数据,当车辆进入制动车道时,所述控制器智能控制所述消能缓冲装置进行车辆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1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视频封面存储解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充电方法及系统、充电盒、蓝牙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