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4325.0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2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明;孔祥志;蒋邹超;李鑫;周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20 | 分类号: | B32B15/20;B32B15/14;B32B3/24;B32B9/00;B32B9/04;B32B27/12;B32B27/02;B32B27/42;B32B27/36;B32B27/08;B32B33/0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高炳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机舱 吸音 隔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和汽车,其包括由穿孔压花铝箔层、碳纤维无妨布层、酚醛树脂毡层和PET无纺布层复合而成,所述穿孔压花铝箔层为穿孔压花铝箔,穿孔压花铝箔的厚度为0.1~0.2mm,穿孔压花铝箔的开孔直径0.3mm±0.1mm~0.6mm±0.1mm,穿孔压花铝箔的穿孔的密度为3~7个/㎡,所述穿孔压花铝箔层对着发动机侧。本发明的吸音隔热垫采用了铝箔复合碳纤维无纺布进行耐热和隔热,通过对穿孔压花铝箔上穿孔尺寸、位置的布置有效地提高了其吸音和隔热性能,同时采用酚醛树脂毡进行吸音,铝箔穿孔结构可以大幅增加吸音垫的有效吸音面积,兼具隔热和吸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吸音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全面阻隔发动机热量及噪音的辐射传导;具体是一种连接发动机舱与驾驶舱,有效吸收发动机噪音和隔绝发动机热量的汽车吸音隔热垫。
技术背景
随着汽车高性能化、低排放和低油耗等发展,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应用越为普及,较多车型将涡轮增压器布置在靠近座舱端,且由于布置空间原因,顶置空滤,导致发动机的热源和声源距离座舱较近,且流场较差,前围辐射的热量和噪音较高。现为了提高驾乘舒适性,要求减小热量和噪音对车内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现有技术的需要,很多生产厂家,在地板下方排气区域增加隔热铝箔,机舱前围区域吸音垫上覆盖铝箔,改善热量的传递和辐射;但前围区域的吸音垫覆盖铝箔,虽提升了隔热性能,但较大幅度降低了其吸音性能,铝箔是一种很好的反热材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导热材料,容易使铝箔冷面的吸音材料碳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即可高效吸音和高效隔热的吸音隔热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其包括由穿孔压花铝箔层、碳纤维无妨布层、酚醛树脂毡层和PET无纺布层复合而成,所述穿孔压花铝箔层为穿孔压花铝箔,穿孔压花铝箔的厚度为0.1~0.2mm,穿孔压花铝箔的开孔直径为0.3mm±0.1mm~ 0.6mm±0.1mm,穿孔压花铝箔的穿孔的密度为3~7个/m2,所述穿孔压花铝箔层对着发动机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碳纤维无妨布层的碳纤维含量为 50%~100%,所述碳纤维无妨布层的厚度为1~3mm,所述碳纤维无妨布层的碳纤维背面复合PE胶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酚醛树脂毡层的厚度为15~20m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PET无纺布层的厚度为1~1.5mm,所述PET无纺布层正对前围钣金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吸音隔热垫采用了铝箔复合碳纤维无纺布进行耐热和隔热,通过对穿孔压花铝箔上穿孔尺寸、位置的布置有效地提高了其吸音和隔热性能,同时采用酚醛树脂毡进行吸音,铝箔穿孔结构可以大幅增加吸音垫的有效吸音面积,兼具隔热和吸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剖视图;
图2为使用了本发明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与未使用本发明汽车机舱吸音隔热垫的实验室对比图(X轴-频率Hz,Y轴-等效吸音面积平方m2);
图中:1-穿孔压花铝箔层,2-碳纤维无妨布层,3-酚醛树脂毡层,4-PET无纺布层,5-前围板金侧,6-发动机侧。
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4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