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3426.6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8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徐毛清;刘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63/00;C08L33/04;C08K13/04;C08K7/26;C08K5/09;C08K3/26;C08J9/32;B32B5/02;B32B9/02;B32B9/04;B32B25/10;B32B25/16;B32B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夏苗苗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转移 介质 垫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气垫层具有由微球体胶囊发泡硫化橡胶组分形成的全闭微孔结构,所述气垫层在800‑1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12‑0.24mm;在1800‑2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20‑0.24mm。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油墨转移介质安全环保,且稳定性好、强度大、回弹性好,印刷速度可达到1.5万印的高速印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在胶印印刷的领域中,可使用油墨转移介质缠绕到转印滚筒上,从而可以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目前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对油墨转移介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油墨转移介质的气垫层是所述油墨转移介质的关键,目前在气垫层中通过化学发泡剂的发泡橡胶组分形成的微孔结构,存在微孔不完整,强度低、以及压缩不均的问题,此外,一般对于气垫层的制备是通过将气垫层的浆料涂布在所述基材层上,通过发泡硫化而得到,基于获得绿色环保的观点,无溶剂的油墨转移介质日益成分新的趋势,当采用压延新工艺后,为解决布层间的结合力,气垫层硫化时需施加一定压力,压力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气垫层中微球体的变形,影响橡皮布的可压缩性能,造成产品的报废,此外,在同时压延工艺对于胶料的粘度和流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气垫层在压延过程中很容易变形造成泡孔结构不均匀的问题。此外,一般气垫层中采用天然橡胶组分,提高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但是其易导致出现向基材层的渗浆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气垫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以及与基材层的渗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所述气垫层可以适用于压延工艺,发泡气孔的强度大,气孔均匀,受压力后变形小,可压缩性强,安全环保。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如上所述的气垫层得到的油墨转移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所述气垫层具有由微球体胶囊发泡硫化橡胶组分形成的全闭微孔结构,所述气垫层在800-1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12-0.24mm;在1800-2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20-0.24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橡胶组分包含丁腈橡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球体胶囊为聚氨酯微球体,直径为0.01-1.5μ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闭微孔的孔径为1-100μ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垫层的厚度为0.3-0.6mm,每秒上下振动6.5次到10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闭微孔结构由在0~0.1kg的环境下进行发泡硫化得到。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油墨转移介质用的气垫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提供多个原料组分,所述原料组分包括:微球体胶囊和橡胶组分;将多个原料组分发泡硫化得到所述气垫层,所述气垫层在800-1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12-0.24mm;在1800-2500Kpa的负荷下,压缩距离为0.20-0.24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泡硫化的温度包括多个不同温度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硫化所述气垫层的过程包括在0~0.1kg的环境下进行硫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普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3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