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子器件、微结构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23012.3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英;牛忠楠;卢德江;王松;张雅馨;蒋庄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81B3/00 | 分类号: | B81B3/00;B81C1/00;G01L5/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子器件 微结构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结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1),所述柔性衬底(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分割条(2),每个所述分割条(2)呈倒V形状,每个所述分割条(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极单元(3);
每个所述分割条(2)的顶部至所述柔性衬底(1)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极单元(3)的厚度;
记每个所述分割条(2)及其两侧的所述电极单元(3)用于与柔性电子器件接触的区域为被覆盖区域(4),则每个所述分割条(2)的两端均超出其对应的所述被覆盖区域(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结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记所述被覆盖区域(4)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分割条(2)的长度方向一致,则每个所述分割条(2)的长度大于所述被覆盖区域(4)的宽度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结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割条(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结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割条(2)与所述柔性衬底(1)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分割条(2)与所述柔性衬底(1)均为柔性聚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结构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3)为金属。
6.一种柔性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柔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结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衬底上表面具有所述分割条(2)的所述柔性衬底(1);
步骤2:在所述分割条(2)的两侧制作所述电极单元(3),得到微结构柔性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结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如下:
步骤1.1:将液态柔性聚合物浇注到开设有V形槽的单晶硅模板上,加热固化;
步骤1.2:剥离固化后的柔性聚合物,得到具有所述分割条(2)的所述柔性衬底(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结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如下:
步骤2.1:在所述柔性衬底(1)的上表面喷涂一层正性光刻胶,曝光后显影出所述电极单元(3)的形状;
步骤2.2:用氮等离子体对所述柔性衬底(1)的上表面进行处理,获得具有更高亲水性的表面;
步骤2.3:在所述柔性衬底(1)上表面的所述分割条(2)两侧通过低温工艺沉积金属微粒,形成所述电极单元(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结构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如下:
步骤2.1:用氮等离子体对所述柔性衬底(1)的上表面进行处理,获得具有更高亲水性的表面;
步骤2.2:在所述柔性衬底(1)的上表面通过低温工艺沉积金属微粒层;
步骤2.3:在所述分割条(2)的两侧金属微粒层上喷涂一层负性光刻胶,曝光后显影出所述电极单元(3)的形状的互补部分;
步骤2.4:通过湿法腐蚀将所述电极单元(3)的形状的互补部分刻蚀掉,剩余金属微粒层形成所述电极单元(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30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