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载波智能电网网关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20234.X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明;陈明成;陈兴旺;陈竽伶;佘毅;佘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L29/08;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太联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54 | 代理人: | 郭晓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载波 智能 电网 网关 | ||
1.一种基于光载波智能电网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器、数据分析模块、网关分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发布模块、注册模块和数据计算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智能电表的电表信息并将电表信息发送至处理器上,电表信息包括编号、位置、传输给智能电网网关的数据传输总次数和对应用户的户号;处理器接收到智能电表信息并发送到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智能电表信息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智能电表标记为Di,i=1、……、n;将智能电表的位置智能电网网关的位置进行距离计算得到距离差并标记为GDi;
步骤二:获取智能电表对应户号的户号值,并标记为MDi;设定智能电表的数据传输总次数记为UDi;
步骤三:利用公式获取得到智能电表的网关值WDi;其中,b1、b2和b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μ为修正因子,取值为0.932865;
步骤四:数据分析模块将计算的智能电表的网关值发送至处理器上,处理器接收到数据分析模块发送的网关值后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内进行存储;
所述网关分配模块用于接收智能电表的数据并将其通过光载波传输到电网系统内,具体传输步骤为:
S1:统计接收智能电表数据的数量及其数据的大小,将所有的数据的大小进行求和,得到总输出数据大小并标记为A1;将智能电表数据的数量标记为A2;
S2:利用公式A3=A1*b4+A2*b5获取得到分配值A3,其中b4和b5为预设系数因子;
S3:设定智能电网网关的传输阈值记为A4;
S4:当A3A4,则进行排序传输,获取该智能电表数据对应智能电表的网关值并依据网关值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排序,将排序后的智能电表数据依次标记为V1、V2、……、Vn;n为正整数;智能电表数据的大小依次为QV1、QV2、……、QVn;
S5:当或时,则将V1、V2、……、Vm标记为第一数据;其中mn;b6为预设比例系数;对Vm、……、Vn依据上述公式进行判断,依次标记为第二数据,依次类推;
S6:将第一数据中依据数据的大小分配对应的带宽并通过光载波传输到电网系统内;依次对第二数据进行通过光载波传输,依次类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载波智能电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布模块用于发布电表数据采集任务并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
SS1:用户通过手机终端访问数据发布模块发布的电量数据采集任务并点击进行任务领取;电量数据采集任务为采集电表的编号及位置;
SS2:用户到达该采集电表的编号位置后通过手机终端拍摄该位置处的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照片并输入照片上对应的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然后将其发送至数据发布模块;
SS3:数据发布模块接收到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照片以及输入照片上对应的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并发送至电网对应管理人员的电脑终端上;
电网对应管理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对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照片与输入的智能电表的编号和智能电表上的数据进行匹配,当相同时,电网对应管理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发送相同指令至数据发布模块;当不相同时,电网对应管理人员通过电脑终端发送异常指令至数据发布模块;
SS4:当数据发布模块接收到相同指令,则将该用户的任务执行总次数增加一次,同时生成该输入的智能电表编号的已传输指令并发送至处理器上;
SS5:处理器接收到该输入的智能电表编号的已传输指令,当处理器接收到已传输指令后,停止传输该输入的智能电表编号对应智能电表的数据一次;
SS6:当数据发布模块接收到异常指令后,则发送重新拍摄指令至该用户的手机终端上,同时该用户的重拍总次数增加一次;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接收到重新拍摄指令后,通过手机终端进行重新拍摄并发送至数据发布模块;
SS7:数据发布模块将用户的重拍总次数和任务执行总次数发送至数据计算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2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