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的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20207.2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玉;刘志华;刘梦月;卿志和;蒋朝晖;刘春华;晏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3/28;C10L3/08;B09B3/00;B09B5/00;C05F15/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陈铭浩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食品 废弃物 混合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的工艺,属于垃圾处理工艺领域,包括厌氧活性污泥培养、食品废弃物的初级酸化、食品废弃物高效挤压、厌氧微生物消化、再利用五个步骤,该工艺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对环境进行污染,污泥与食品混合处理得到的生物能源比单独处理多了三倍有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且这类生物能源可用于发电,为大型设施节省能源,更好地发挥食物垃圾的再利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村污染物和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任意排放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污泥和食品废弃物。农村的污泥和城市的污泥差别很大,城市污泥土地利用最大的限制是重金属,在农村这方面含量比较低,而农村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及持久性有机物和致病菌含量较高。与城市相比我们认为农村的污泥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稳定化的处理。对未经稳定化处理的污泥进行污泥处置时,在运输、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有机物的腐败、嗅味等二次污染的风险;如果回到水体、原水40%-50%的COD也会污染水体,那么减排目标就会大打折扣。生物稳定化处理可以去除约30%的易腐有机物,促进腐质化作用,有利于N、P、K的保留以及致病菌的控制,从而解决卫生问题,提高土壤品质和养分。而且我国农村每天也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其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或者生物堆肥,但是资源利用率低,在此形势下,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后,所制造的生物能源比单独处理多了三倍有余,这类生物能源可用来发电,节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的工艺,该工艺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对环境进行污染,且提高资源利用率,污泥与食品混合处理得到的生物能源比单独处理多了三倍有余。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与食品废弃物混合处理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厌氧活性污泥培养:将每日产生的新鲜污泥投入厌氧消化池中,再通入蒸汽,升温速度控制在1-2℃/h,升温至45-70℃,保持温度不变,新鲜污泥投加量达到消化池设计液面时停止加泥,培养时间为30-40d;
步骤2、食品废弃物的初级酸化:将食品废弃物放置于初级水解酸化池中,在36-42℃的条件下进行3-5d的短时间水解酸化反应;
步骤3、食品废弃物高效挤压:将步骤2初级水解的食品废弃物转入螺杆挤压系统,进行脱水,达到固液分离,实现减容压缩的目的;
步骤4、厌氧微生物消化:将步骤3得到的液体与步骤1的活性污泥混合,泵入甲烷反应器,进行高效产甲烷过程,并收集沼气;
步骤5、再利用:将步骤3得到的固体残渣和步骤4消化完全后剩余的混合物置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40-50min,粉粹、干燥得到混合料;再将混合料与发酵菌剂混合,在30-50℃下搅拌0.5-0.8h,然后进行好氧发酵,得到发酵物,最后将发酵物进行干燥得到有机复合肥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食品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厌氧微生物消化时间为12-15d。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灭菌温度为150-160℃,压力为0.5-0.8MPa。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混合料干燥至40-45wt%。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干燥温度为40-50℃,时间为30-60min。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与发酵菌剂的质量比为25-3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