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9236.7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毅;沈骋;雍锐;范宇;曾波;郭兴午;赵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开发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对天然气藏进行水力压裂开发。天然气藏内的大部分游离气从气井内被采出,气井内地层压力降低,气井的产能不断降低至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此时获取气井的产能数值。如果气井的直井段井管为正常状态、水平段井管的破裂长度小于破裂长度阈值且气井的产能大于产能阈值,天然气藏有足够的地层压力,气井内的油管稳定,满足二次压裂的条件。向气井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部分在气井内转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置换出吸附气,使吸附气转变为游离气被采出,提高已经降低产能的气井的产出能力,最终提高天然气藏整体的产出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藏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聚集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且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包括游离气、吸附气和少量溶解气。游离气存在于天然裂缝和孔隙中,吸附气以吸附态存在于有机质、矿物晶间的表面,还有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和沥青质中。
在天然气藏的开发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水力压裂使页岩层中以游离气存在的气体可以大量溢出至气井,再从气井内开采天然气。但随着页岩层中游离气的逐渐开发完毕,天然气藏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天然气藏内以吸附气体存在的页岩气的开发较难提取与开发,即使进行二次水力压裂,得到的天然气藏内以吸附气形式存在的气体的产出效果也较低,天然气藏整体的产出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可以提高天然气藏整体的产出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所述天然气藏的开发方法包括:
对所述天然气藏内的气井进行一次压裂开发,所述一次压裂开发为水力压裂开发;
获取所述气井的直井段井管的状态与所述气井的水平段井管的破裂长度,所述直井段井管的状态包括破裂状态和正常状态;
在所述气井的产能逐渐下降至稳定范围后,获取所述气井的产能;
若所述直井段井管的状态为所述正常状态、所述水平段井管的破裂长度不大于破裂长度阈值且所述气井的产能不小于产能阈值,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
可选地,所述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包括:
获取所述一次压裂开发中所述天然气藏的返排率;
若所述返排率不大于返排率阈值,则使用泵注强度为800~1200m3/km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若所述返排率大于返排率阈值,使用泵注强度为600~800m3/km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
可选地,所述使用泵注强度为600~800m3/km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包括:
在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混合滑溜水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
可选地,所述滑溜水的用量等于或小于所述水力压裂中所述天然气藏的返排液量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用量之差。
可选地,所述返排率阈值为20~40%。
可选地,所述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所述天然气藏进行二次压裂开发,还包括:
关闭所述气井;
待所述气井内的地层压力不小于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且待所述气井内的温度不小于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时,打开所述气井;
向所述气井内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压裂,关闭所述气井7~14天,打开所述气井进行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9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