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18342.3 | 申请日: | 202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文;韩亿宏;乔林春;陈永强;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7/18 | 分类号: | E04H7/18;E03F5/10;E03F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 地址: | 20199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井池壁 悬挑板 分期 浇筑 预留 板插筋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利用旋流井沉井池壁与内部悬挑板分期浇筑时施工缝位置需凿毛的施工工序和池壁保护层厚度较厚的空间将板插筋安装、弯折后再浇筑池壁,并利用施工缝凿除时将板插筋凿出校正。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缩短了模板工的安装、拆除工期,保证了预留板插筋的施工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工程成本,且提高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旋流井沉井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传统施工技术中,旋流井沉井施工中池壁悬挑结构平台板预留插筋施工方法是:池壁钢筋、悬挑梁板预留插筋安装完成后模板安装时根据插筋位置模板上对应开孔,将插筋预留,池壁浇筑完成后板钢筋植筋处理。传统施工方法的缺点一是池壁模板制作中模板上开孔,增加木工工作量,模板安装中预留插筋与模板开孔位置对应安装,因板插筋间距较密增加木工安装、拆除作业时间;二是池壁浇筑完成后板筋植筋,影响植筋质量因素较多(植筋人员施工质量、孔清理质量及植筋胶质量等)。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减少模板安装、拆除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预留插筋施工质量的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可减少模板安装、拆除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预留插筋施工质量的。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井池壁与悬挑板分期浇筑预留板插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旋流井沉井的池壁内侧钢筋和池壁外侧钢筋定位安装完成后,将板插筋同向弯曲,根据设计图纸定位悬挑板和板插筋的位置,从悬挑板所在位置的一端起将若干板插筋沿池壁内壁错位放置,板插筋两端的弯曲部分分别设置在池壁内侧钢筋和池壁外侧钢筋处,板插筋均位于悬挑板的厚度范围内,板插筋在池壁内、外侧钢筋处的弯曲部分捆绑成整体,并与池壁内、外侧钢筋的主筋绑扎固定;
步骤2、池壁内侧钢筋、池壁外侧钢筋和板插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池壁混凝土浇筑;
步骤3、池壁混凝土强度达30%后拆除池壁侧模,根据设计图纸定位板插筋位置及悬挑板厚度范围,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凿毛,凿毛过程中将板插筋凿出,悬挑板施工时校正板插筋并将板插筋与悬挑板筋焊接或绑扎连接。
进一步,步骤中3,凿毛的凿除厚度为池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进一步,步骤中1,板插筋在池壁内侧钢筋的弯曲长度大于池壁外侧钢筋的弯曲长度。
进一步,步骤中1,板插筋两个弯曲之间的距离等于池壁厚度。
进一步,步骤中2,池壁内侧钢筋、池壁外侧钢筋和板插筋安装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模板安装,模板安装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池壁混凝土浇筑。
进一步,步骤中1,板插筋的长度和锚固形式均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设置。
本发明利用旋流井沉井池壁与内部悬挑板分期浇筑时施工缝位置需凿毛的施工工序和池壁保护层厚度较厚的空间将板插筋安装、弯折后再浇筑池壁,并利用施工缝凿除时将板插筋凿出校正的方法,缩短了模板工的安装、拆除工期,保证了预留板插筋的施工质量,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降低了工程成本,且提高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池壁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板插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板插筋弯曲后的结构示意图。
1、悬挑板,2、板插筋,3、池壁钢筋保护层,4、池壁内侧钢筋,5、池壁外侧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