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8266.6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国强;杨治中;戚光鑫;刘公博;李昂;严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角度 调节 机构 耐久性 试验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包括:压气机机匣;多个弹性件,与压气机机匣连接,沿压气机机匣周向分布;多个摇臂,每个摇臂的一端对应与一个弹性件连接;联动环,套设在压气机机匣上,与各个摇臂的另一端连接;作动筒,在压气机机匣上设置,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沿压气机匣周向转动,以此带动各个摇臂同步摆动,从而使各个弹性件发生形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发动机中压气机稳定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经压气机的气流量进行调节,为此设置压气中各个静子叶片的角度可调节,通过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各个静子叶片同步转动,以同步改变各个静子叶片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对流经压气机气流量的调节。
现有静子叶片具有上轴颈、下轴颈,各个静子叶片在压气机机匣、静子内环之间沿周向分布,每个静子叶片的上轴颈伸出至压气机匣外部,下周颈与静子内环铰接,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摇臂、联动环、作动筒,其中,每个摇臂的一端对应与一个静子叶片伸出压气机机匣的上轴颈连接;联动环套设在压气机机匣上,与各个摇臂的的另一端连接;作动筒在压气机机匣上设置,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沿压气机匣周向转动,以此带动各个摇臂同步摆动,使各个静子叶片同步转动,实现对各个静子叶片转动角度的同步调节。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对静子叶片角度进行高频实时的调节,亦即需要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高频动作,对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抗疲劳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为设计满足抗疲劳要求的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需要对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耐久性分析。
当前多是采用以下方法对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
1)、通过仿真手段对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耐久性分析,其仿真技术分析得到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耐久性,多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有时甚至会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为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改进提供可靠支撑;
2)、通过发动机整机试验来验证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耐久性,其需要运转整个发动机,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高,且具有较长的试验周期,难以满足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改进的进度要求。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包括:
压气机机匣;
多个弹性件,与压气机机匣连接,沿压气机机匣周向分布;
多个摇臂,每个摇臂的一端对应与一个弹性件连接;
联动环,套设在压气机机匣上,与各个摇臂的另一端连接;
作动筒,在压气机机匣上设置,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沿压气机匣周向转动,以此带动各个摇臂同步摆动,从而使各个弹性件发生形变。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压气机匣上具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调节孔;
静子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耐久性试验结构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