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RE可拼装永久性圆柱模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17159.1 | 申请日: | 202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尹世平;彭张涛;李修贤;华云涛;任旭东;赵瑛德;龙浩风;丛昊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B28B1/04;B28B1/52;B28B7/34;B28B7/36;B28B7/00;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王路 |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re 拼装 永久性 圆柱 模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TRE可拼装永久性圆柱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环向螺栓(4)、纵向螺栓(5)、螺母和垫片,所述第一面板(1)用于圆柱两端圆柱模板拼装,所述第二面板(2)用于中间段圆柱模板拼装,所述面板拼装处均留有螺栓孔(3),面板之间的孔位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均具有弧度,所述第一面板(1)的上端为扇环平面,下端具有一个凸块,左端具有延圆周方向的凸块,右端具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第二面板(2)的上端及下端具有与第一面板(1)下端凸块相适配的凹槽,第二面板(2)的左端具有延圆周方向的凸块,右端具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环向螺栓(4)、纵向螺栓(5)均包括首尾两个螺栓头和螺栓杆,环向螺栓(4)的螺栓杆具有弧度,纵向螺栓(5)的螺栓杆为直杆,所述螺栓头的形状为互成角度的两个半椭圆面及两个半椭圆面圆周之间的曲面形成的实心体,两个半椭圆面的椭圆长轴不同,螺栓头两端具有外螺纹,螺栓头长轴较短的半椭圆面上的中间位置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栓杆与螺栓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栓孔的形状为与螺栓头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选用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和纤维编织网(6)制作,纤维编织网(6)位于面板中部;所述纤维编织网(6)具有与面板相对应的弧度且距离圆柱模板内径和外径的距离相同;一个圆柱包括8个第一面板,4N个第二面板,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螺栓、螺母和垫片均为FRP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RE可拼装永久性圆柱模板,其特征在于,螺栓的材料FRP可以为AFRP、BFRP、CFRP和GFRP中的任意一种。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RE可拼装永久性圆柱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需浇筑圆柱的尺寸,确定TRE面板的尺寸;
步骤二,选用胶合木模板作为面板成型的模具,并根据面板尺寸、形状支木模,木模形状分为两种,用于制作两种类型面板,模具上部采用翻转铰接式开合模,支木模同时需设置侧向支撑;
步骤三,根据木模侧模尺寸裁剪硬质塑料泡沫板,将其粘贴于侧模内侧,在对应圆柱模板需预留螺栓孔位置钻孔,用以安装预制PVC塑料成孔模型,成孔模型分为预制环向PVC塑料成孔模型(7)和预制纵向PVC塑料成孔模型(8)两种,分别用以预留面板所需环向和纵向螺栓孔;
步骤四,在模具内部涂脱模剂;
步骤五,根据模具尺寸、形状裁剪纤维编织网;所述纤维编织网采用碳纤维、芳纶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中的几种编织而成;纤维编织网的纬向和经向采用不同的纤维混编而成;
步骤六,根据所需纤维编织网尺寸、形状裁剪钢丝网,并将纤维编织网依附在钢丝网上,然后用刷子将环氧树脂涂液均匀涂抹在纤维编织网上,刷时均匀涂抹且勿漏刷,以使纤维编织网纤维之间联结更加紧密,防止在浇筑ECC时发生变形;
步骤七,在环氧树脂涂液未固化前对所述纤维编织网进行喷砂处理,所采用砂石为硅砂;
步骤八,将纤维编织网放在干燥通风环境中晾干;
步骤九,将纤维编织网安装在模具中部;
步骤十,将模具上部翻转铰接式开合模关闭,面板采用水平浇筑的方式,仅留有一道切口用于浇筑;
步骤十一,浇筑ECC,在浇筑完成大约1/4时可进行一次模具振捣,以排除ECC内部气泡,增强ECC密实性,重复几次该步骤的上述过程,直至ECC充满整个模具,打开翻转铰接开合模,进行光面工序;
步骤十二,浇筑完成后,将其放入适宜的湿度以及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养护28天;最后进行拆模,进入堆放阶段;步骤六中,所述环氧树脂涂液的制作方法为,在密闭环境,将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按照2:2:1的比例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即制得环氧树脂涂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71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