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5445.4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李强;张用兵;秦俊飞;曾飞;杨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康秀敏;颜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减振系统,包括钢轨和减振器,减振器设置在钢轨的外表面,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部、第二减振部、连接模块和调节模块,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通过连接模块连接,调节模块一端抵压在第一减振部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二减振部上,调节模块用于调节第一减振部、第二减振部与钢轨之间的预紧力。通过调节模块的设置,便于调节施加在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上的压力,即根据需要调节减振器和钢轨之间的预紧力,以保证减振器始终与钢轨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关系,即始终保持较好的减振效果,同时通过调整预紧力又能够减小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由于安装带来的翘曲等问题,还可改变系统频响特性,以适应不同线路的减振降噪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又带来噪声问题。尤其是随着车速增加,所带来的振动噪声日益增加。轨道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尤其对乘客,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列车行驶过程中,钢轨振动是产生轮轨噪声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钢轨采取减振降噪的措施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在钢轨表面黏贴阻尼结构是轨道减振降噪的措施之一,主要方式为:采用阻尼层、金属约束板及其它材料按照顺序依次黏贴于钢轨轨腰和轨底上表面的方式。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30488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钢轨阻尼减振器,其结构为阻尼层、金属约束板层和磁性材料层由里向外依次铺设于钢轨的轨腰。其中阻尼层包括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金属约束板层包括第一金属约束板层和第二金属约束板层,第一阻尼层、第一金属约束板层、磁性材料层、第二阻尼层和第二金属约束板层由里向外依次铺设,第二金属约束板层外侧还有橡胶保护层。同时为保证黏贴强度和疲劳寿命,阻尼结构还采用固定式夹具结构,例如公开号为CN10226885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轨道阻尼减振器,包括铺设于轨道的轨腰处的阻尼结构,还包括夹持所述阻尼结构靠近所述轨腰的夹紧组件,该夹紧组件包括左夹紧部件和右夹紧部件,以及可拆装地连接所述左夹紧部件和所述右夹紧部件的连接部件。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钢轨阻尼器还存在以下缺点:1)钢轨不同位置辐射噪声的强度不同,轨腰和轨底上表面过渡区域的噪声辐射相对较小,而现有技术常把由轨腰至轨底的全部区域都考虑在内;2)现有技术方案中尤其是涉及的曲线弧段在黏贴过程中不能保证各表面与钢轨表面紧密无间,倘若存在未紧密黏贴的地方,在疲劳情况下容易导致该结构脱落,从而失去减振降噪功能;3)同时当前技术方案中对于轨腰中部及其以上部分缺少支撑,在钢轨长期振动环境下,黏贴方式容易疲劳破裂;4)线路不同,或者减振措施不同的路段,钢轨振动声辐射特性不一,采用相同规格的阻尼结构,不能确保所有路段的减振降噪效果均为最佳状态。
现有技术一般均为通过约束层、阻尼层及其它层的多层结构并黏贴在轨底上表面至轨腰的形式,结构的固定方式为粘结和轨底夹具夹持的方式,在钢轨的疲劳振动条件下,粘结方式容易失效,即使轨底有夹具夹持,但轨腰及其以上部分在粘结剂失效的情况下均不能保证约束阻尼减振降噪功能。同时在曲线段的,由于钢轨为弯曲状态,现有方案较难使减振器与弯曲状态的钢轨表面完全紧密贴合,因此在一侧贴紧时,另一侧容易翘曲,进而影响现有方案的效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阻尼结构,大多采用多层形式或者将多层设置为一体式结构,由于结构过大,因此轨腰部分黏贴方式在轨道长期振动下不可避免会发生剥离脱落的情况,并且现有结构的曲面结构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时该结构在部分脱落剥离时,无法难以对局部进行维护改造,只能全部拆除后再重新打磨刷胶等黏贴安装,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阻尼结构缺乏可调设置,在不同线路工况时的减振降噪效果将有很大的损耗,不能发挥其理想的减振降噪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轨道减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阻尼结构缺乏可调设置、减振降噪效果损耗、不能长期使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5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