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管电气试验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13620.6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0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坤;白志轩;吴寿山;雷敏;刘鹏;孙昭昌;张珂;钟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16;G01R27/26;G01R1/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66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电气 试验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管电气试验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体,和与支撑体连接的若干支撑杆,支撑杆顶部支撑母线模拟片;支撑体的顶部具有向下的凹陷,用于支撑套管;支撑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弧形曲面,弧形曲面上设置若干凹槽;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置母线放置口,母线放置口用于支撑母线模拟片;交接现场往往不具备完整的试验条件,保证试验对地有足够距离,试验效率和安全性高,可适用于各种尺寸和试验场所的套管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套管电气试验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套管是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力设备,其作用是使高压引线安全穿过墙壁或电力设备箱体与其他设备连接。套管的使用场所决定了其结构要有较小的体积和较薄的绝缘厚度,因此对其绝缘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力设备绝缘强度最严格、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试验方法,它对判断电力设备能否继续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是判断设备绝缘状况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灵敏的发现套管劣化受潮及某些局部缺陷。国家标准《GB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要求:交接或大修后的套管应做交流耐压试验、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以考验主绝缘的绝缘强度。套管在交接现场往往不具备完整的试验条件,为了保证试验对地有足够距离,经常采用高车等起吊设备将套管吊起,试验效率较低且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电气试验支撑装置,目的是方便套管电气试验的开展,提高试验效率和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套管电气试验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体,和与支撑体连接的若干支撑杆,支撑杆顶部支撑母线模拟片;
所述支撑体的顶部具有向下的凹陷,用于支撑套管;支撑体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为弧形曲面,弧形曲面上设置若干凹槽;
所述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凹槽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置母线放置口,母线放置口用于支撑母线模拟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管支撑体、支撑杆和母线模拟片的结构设置,交接或大修后的套管应做交流耐压试验、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以考验主绝缘的绝缘强度,采用本发明可以在交接现场就具备完整的试验条件,保证了试验对地有足够距离,试验效率和安全性高。
2、本发明采用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柱状结构,和支撑体的顶部具有向下的凹陷的结构设置使得可以模拟套管的使用场所,由于套管结构较小的体积和较薄的绝缘厚度,对于不同的使用场所具有不同的尺寸和结构设置,而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种尺寸和试验场所的套管试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附图1为本发明的套管电气试验的支撑装置结构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套管支撑体结构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母线模拟片结构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母线支撑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3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柔顺机械手
- 下一篇:基于近邻关系的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评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