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2986.1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余乃通;刘志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3;A01K63/06;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71101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tilv 罗非鱼 致死 温度 调控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及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由于罗湖病毒(TiLV)传染、病发速度快和死亡率高,给世界上罗非鱼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生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处理器模块,所述生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装置均与处理器模块通信连接;通过对罗湖病毒进行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对养殖池水体进行变温处理,改变病毒复制繁育、滋生的有利条件,从而使病毒纯化,降低了罗非鱼感染罗湖病毒后的致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是全球重要淡水养殖的经济鱼种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罗非鱼属包括亚种共有100多种。罗非鱼具有生成快、产量高、食性杂、疾病少、繁殖力强等特点。目前,罗非鱼已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集中养殖。然而,近年来泰国、以色列、厄瓜多尔和埃及等国相继暴发与病毒病有关的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经鉴定,发现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的病原均为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由10个独立的基因片段组成。目前,TiLV病毒10个片段编码的病毒蛋白功能均不明确。
已有研究表明,TiLV在24-30℃时是病毒复制、繁育、滋生的有利条件(Fathi etal.,2017)。埃及养殖罗非鱼大量死亡事件显示,2012—2016年的夏季,埃及当地水温在25-30℃时,尼罗罗非鱼中、大规格养殖区出现大量死亡,称为“夏季死鱼事件”,经鉴定感染TiLV。Ferguson等对TiLV感染引起厄瓜多尔罗非鱼养殖区大量死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2011年5月(气温27℃)、7月(气温25℃)、11月(气温25℃)和2012年5月(气温27℃),采集Chitralada品系病鱼样品进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和胃肠道为主要病变器官。可见,养殖温度(特别是夏季)是罗非鱼感染罗湖病毒高致死率的重要因素。
2017年5月,我们首次从国内养殖的罗非鱼中检测出该病毒。然而,目前对于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如何通过温度调控防治罗湖病毒病少有研究。且由于罗湖病毒传染、病发速度快和死亡率高,给罗非鱼养殖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及方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通过对罗湖病毒病原体进行实时检测,能够及时对养殖池水体进行变温处理,改变病毒复制繁育、滋生的有利条件,使病毒钝化,从而降低了感染罗湖病毒后的致死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降低TiLV对罗非鱼致死率的温度调控养殖系统,包括生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装置以及处理器模块,所述生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装置均与处理器模块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生物传感器,用于对罗非鱼养殖池水体中的罗湖病毒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处理器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罗非鱼养殖池水体的实时温度值,并将实时温度值传输至处理器模块;
所述处理器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温度传感器启动;以及,根据初始实时温度值和内置的标准温度值计算出温度调控天数、每天的温度调控度数,并生成相应的温度调控命令;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控命令将罗非鱼养殖池水体的温度升温至标准温度值。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模块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选择单元;其中,
所述存储单元,储存有罗非鱼养殖池水体的标准温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