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用减速器内特种轴承的仿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12346.0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9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斗生;黄慧洁;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王文颖 |
| 地址: | 20006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减速器 特种 轴承 仿真 方法 | ||
1.一种机器人用减速器内特种轴承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凸轮轴(1)装入柔性轴承(8)的过程进行模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以凸轮轴(1)短轴所在平面为分割面,将凸轮轴(1)等分成两个半凸轮轴,其中,将两个半凸轮轴分别定义为上半凸轮轴(4)、下半凸轮轴(5),凸轮轴(1)的中心点为原点,分割面所在平面定义为XZ平面,与XZ平面相垂直的轴定义为Y轴,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分别位于Y轴负方向及Y轴正方向;
步骤102、把柔性轴承(8)与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按实际位置关系进行装配模拟获得初始装配模型,并使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与柔性轴承(8)的内圈(2)初始状态下完全保持分离,避免干涉;
步骤2、在初始装配模型中柔性轴承(8)的外圈(3)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添加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获得最终装配模型;
步骤3、将最终装配模型中柔性轴承(8)的内圈(2)内表面和外圈(3)外表面耦合到柔性轴承(8)的中心点位置,将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耦合到最终装配模型的中心位置,随后对最终装配模型设置边界条件;
步骤4、进行载荷施加模拟,在施加载荷时,将载荷施加在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上,然后通过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变形和外圈(3)外表面相接触,从而将载荷传递给柔性轴承(8),在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上的载荷等量传递给柔性轴承(8),在载荷施加阶段约束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参考点的所有自由度,使其固定;
步骤5、进行加载条件下的转动模拟及分析,在此阶段,释放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上节点绕Z轴转动的自由度,并分别对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施加相同的给定转速;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对柔性轴承(8)的外圈(3)仅释放其径向移动自由度,对位于柔性轴承(8)的外圈(3)与内圈(2)之间的保持架只约束其轴向移动自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减速器内特种轴承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2中,分别沿Y轴移动所述上半凸轮轴(4)及所述下半凸轮轴(5),所述上半凸轮轴(4)沿Y轴正方向移动距离L1,所述下半凸轮轴(5)沿Y轴负方向移动距离L1,达到所述使上半凸轮轴(4)及下半凸轮轴(5)与柔性轴承(8)的内圈(2)初始状态下完全保持分离,避免干涉的目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减速器内特种轴承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上载荷附件(6)及下载荷附件(7)为等厚薄壁构件,等厚薄壁构件的宽度与外圈(3)宽度相同,等厚薄壁构件的长度为步骤2中所述最终装配模型加载变形后等厚薄壁构件能够包络在外圈(3)外表面长轴区域α角度范围,等厚薄壁构件的材料使用和外圈(3)相同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3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