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0881.2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红;赵永亮;薛雅鞠;张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3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检测 脂肪 二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检测方法是对脂肪族二元胺标准品或者实验样品通过衍生剂进行柱前衍生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衍生后脂肪族二元胺的含量。所述的衍生剂为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DEEMM),该衍生剂通过缩合反应衍生脂肪族二元胺,主要包括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及其他含有铵根离子的二元胺、一元胺和氨基酸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含量,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副产物较少,衍生化产物检测灵敏度高且稳定,能同时分析脂肪族二元胺和氨基酸,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检测限达10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即聚酰胺(锦纶)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纤维纺丝(如帘子布、气囊布和服装等)和工程塑料(如汽车、机械、扎带和电器)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市场规模达到700万吨/年,其中尼龙66是重要品种之一。由己二胺与己二酸聚合而成的尼龙66,原料主要依靠石油,且国外公司英威达、奥升德、索尔维和旭化成垄断了己二胺合成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己二胺替代品。生物基尼龙的生产不但替代了石油基原料,降低资源消耗,还具有更佳的吸湿排干率、透气性、柔软度、染色和耐热等性能。脂肪族二元胺,如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等是生产生物基尼龙的核心单体,其高效生产可以解决生物基尼龙关键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的能力和水平,减少污染和降低化石资源的消耗,将为我国绿色与低碳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脂肪族二元胺无发色基团,常见的测定方法是进行柱前或柱后衍生检测。如戊二胺检测方法主要由2,4- 二硝基氟苯(1-Fluoro-2,4-dinitrobenzene)(CN105316270B)、丹磺酰氯(Dansyl chloride)(CN106011216A) 作为柱前衍生剂,分别通过HPLC和HPLC-MS来进行检测,这两种衍生剂存在背景干扰强、灵敏性弱和重复性差等问题;或通过苯甲酰氯(Benzoyl Chloride)(CN102424811A)进行衍生,乙醚萃取,经HPLC 检测;或通过三硝基苯磺酸(Picrylsulfonic acid solution)(CN107177641A)进行衍生,甲苯萃取,通过酶标仪在340nm处读取吸光值,这两种方法需要经过萃取,过程繁琐,检测不够灵敏。因此一种高效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是生物基尼龙基础研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灵敏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一种高效检测脂肪族二元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脂肪族二元胺样品或者标准品通过衍生剂进行柱前衍生;
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nm)检测器检测衍生后脂肪族二元胺的含量。
所述衍生剂是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DEEMM,Diethylethoxymethylenemalonate),其结构式如下:
所述脂肪族二元胺主要是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其结构式如下:
所述由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DEEMM)衍生脂肪族氨基酸反应式如下,原理如图1所示:
所述柱前衍生,方法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600μL缓冲液、200μL甲醇、60μL稀释样品和130μL超纯水和10μL 1M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DEEMM),反应,转移至水浴中使DEEMM反应完全,得到衍生后产物。
所述缓冲液为50mM pH=9硼酸缓冲液。
所述反应的条件为室温下放置反应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0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