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认证节点的联盟链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0675.1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江洪;陈杭;黄肇敏;刘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12/18;H04L9/32;G06Q2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认证 节点 联盟 系统 方法 | ||
一种多认证节点的联盟链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含认证节点和多个共识节点;所述共识节点用于接收交易请求,将所述交易请求转换为共识请求后,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其他共识节点,当其他共识节点共识完成后,处理所述交易请求并将交易结果上链和持久化在本地;或,接收认证请求,将所述认证请求转交至所述认证节点;所述认证节点用于根据预存身份证书为所述区块链网络提供身份认证;以及,接收共识节点提供的认证请求,将所述认证请求转化为共识请求后,广播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中所有共识节点;当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共识节点完成共识后,将所述认证请求对应的待入网认证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并将待入网认证节点的认证证书进行持久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多认证节点的联盟链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基本都是建立在OSI国际标准上的开放系统,这样的开放系统为人们提供了诸多的方便,也逐渐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但同时这样的开放系统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由于软件漏洞、配置不当、病毒、黑客攻击等因素,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
区块链是一种高安全性的去中心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由多个节点组成,这几个节点都是可以同步记账,而且整个系统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有完全一样的账本。利用这样的机制进行操作,区块链构建出相对高安全的环境。根据网络中心化程度,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
因着区块链本身的特点,联盟链内部本身提供了一个相对较高安全的网络环境,但当内部各个节点暴露在互联网等公开网络环境下,节点间的互相通讯仍然面临着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就当前而言,我们会使用身份认证、信息传输加密等技术来规避或者缓解这样的威胁。在这些技术方案中普遍应用的是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对身份认证和加密技术的综合运用,数字证书由证书签发机关签发,证书签发中心(CA)一般是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负责校验公钥的合法性。
随着CA技术的发展,CA认证机构也越来越多,当区块链节点由不同机构运营或者部署时,不同机构或多或少已经采购了不同的CA。如果在区块链网络中统一CA,运营在各个节点的机构可能面临着更改后台系统代码的问题。一方面,开发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扩展性不强,集成一个CA就有可能得更改多一次代码。如何在区块链网络中兼容各个不同的CA机构所签发的证书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中,当区块链以联盟链的形式进行部署的时候,区块链各节点会由不同的组织运营开发,而各节点间通信所使用的证书一般通过自签名的CA根证书来签发。当接入节点的组织或公司(接入方)本身已经授权第三方CA机构来保证其访问和被访问请求的安全,接入方接入联盟链的过程可能存在多余的开发工作量。同时,与第三方机构相比,联盟链自签名证书对其使用者网络安全的保障在某些方面并不能达到和第三方机构一样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认证节点的联盟链系统及方法,通过改造CA节点,使得联盟链中CA节点能动态接入不同的CA机构,这一方面整个联盟链能兼容第三方CA;另一方面,动态接入的方式降低了接入联盟链的难度和复杂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认证节点的联盟链系统,所述系统包含认证节点和多个共识节点;所述多个共识节点和所述认证节点构成区块链网络;所述共识节点用于接收交易请求,将所述交易请求转换为共识请求后,广播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其他共识节点,当其他共识节点共识完成后,处理所述交易请求并将交易结果上链和持久化在本地;或,接收认证请求,将所述认证请求转交至所述认证节点;所述认证节点用于根据预存身份证书为所述区块链网络提供身份认证;以及,接收共识节点提供的认证请求,将所述认证请求转化为共识请求后,广播至所述区块链网络中所有共识节点;当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共识节点完成共识后,将所述认证请求对应的待入网认证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并将待入网认证节点的认证证书进行持久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0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