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及建造的变刚度夯挤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9978.1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吕擎峰;韩启亮;赵彦旭;杲菲;郭连星;刘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陷性 黄土 地基 加固 方法 建造 刚度 夯挤桩 | ||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固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平整湿陷性黄土区需要加固的区域;
用不同粒级碎石配制A填料;
用不同粒级碎石、水泥和水配制B填料;
2)在平整区域内需要成桩的位置钻桩孔;钻成一个桩孔后,就向该桩孔内填充B填料,当桩孔内B填料的高度达到0.6~0.7m时,夯实,之后,重复填充B填料并夯实的过程,直至桩孔中夯实的B填料形成的下部桩体顶面距地面的距离符合要求;接着,向桩孔内填充A填料,桩孔内A填料的高度达到0.6~0.7m时,夯实,之后,重复填充A填料并夯实的过程,直至A填料夯实后形成的上部桩体与地面平齐,完成第一根变刚度夯挤桩的建造;
3)按步骤2)建造第二根变刚度夯挤桩;以此类推,直至在湿陷性黄土区需要加固的区域内完成设计确定的所有变刚度夯挤桩的建造;
4)成桩后,水泥充分硬化后,完成湿陷性黄土区地基的加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A填料这样制得:分别取42.5mm筛孔通过率100%的碎石A1、37.5mm筛孔通过率96~90%的碎石A2、31.5mm筛孔通过率92~81%的碎石A3、26.5mm筛孔通过率83~67%的碎石A4、19.0mm筛孔通过率78~61%的碎石A5、16.0mm筛孔通过率73~54%的碎石A6、13.2mm筛孔通过率64~45%的碎石A7、9.5mm筛孔通过率50~30%的碎石A8、4.75mm筛孔通过率36~19%的碎石A9、2.36mm筛孔通过率26~12%的碎石A10、1.18mm筛孔通过率19~8%的碎石A11、0.60mm筛孔通过率14~5%的碎石A12、0.30mm筛孔通过率10~3%的碎石A13、0.15mm筛孔通过率7~2%的碎石A13和0.075mm筛孔通过率4~1%的碎石A14,混合均匀,得A填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B填料这样制得:分别取19.0mm筛孔通过率100%的碎石B1、16.0mm筛孔通过率93~88%的碎石B2、13.2mm筛孔通过率86~76%的碎石B3、9.5mm筛孔通过率72~59%的碎石B4、4.75mm筛孔通过率45~35%的碎石B5、2.36mm筛孔通过率31~22%的碎石B6、1.18mm筛孔通过率22~13%的碎石B7、0.60mm筛孔通过率15~8%的碎石B8、0.30mm筛孔通过率10~5%的碎石B9、0.15mm筛孔通过率7~3%的碎石B10和0.075mm筛孔通过率5~2%的碎石B11,混合均匀,得第一填料;将第一填料、水泥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得B填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水泥的质量为B填料质量的15~18%,水的质量为水泥质量的18~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桩孔中夯实的B填料形成的下部桩体顶面距地面的距离符合的要求为:若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4m时,该下部桩体顶面距地面的距离为4~4.5m;若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4m时,该下部桩体顶面距地面的距离为湿陷性黄土层所能达到的最厚深度。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方法中建造的变刚度夯挤桩,其特征在于,该夯挤桩由上下设置的上部桩体(1)和下部桩体(2)固接而成,下部桩体(2)的长度大于上部桩体(1)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刚度夯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桩体(1)为类碎石桩;下部桩体(2)为类夯实水泥土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大学;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9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