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09383.6 | 申请日: | 2020-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依璇;张国荣;王晓东;施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公路管理处(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苏州支队;苏州市公路路政支队;苏州市高等级公路管理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气体 渗透性 数据 测试 采集 装置 | ||
1.一种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压装置(100),提供对混凝土试件(200)进行固定的压力,所述混凝土试件(200)中部具有贯通腔体(210);
固定装置(300),包括嵌入所述贯通腔体(210)两端的两导向部(310),以及与所述导向部(310)连接,并分别与所述混凝土试件(200)两端面贴合且对所述贯通腔体(210)进行密封的两夹紧部(320);
所述施压装置(100)具有两个施力部(110),分别与两个所述夹紧部(320)贴合进行力的传递;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紧部(320)上设置有向所述贯通腔体(210)内通气的气体通道;
所述导向部(310)包括棱柱体(311)以及与所述棱柱体(311)端面各边缘对应转动连接的挤压板(312),所述挤压板(312)与所述棱柱体(311)侧面之间设置有弹簧(313);
所述挤压板(312)相对于与所述棱柱体(311)连接的另一端为弧面结构;
当所述夹紧部(320)上设置有向所述贯通腔体(210)内通气的气体通道时,所述棱柱体(311)内部具有联通所述气体通道和所述贯通腔体(210)的通道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紧部(320)之间设置有导向装置(3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320)包括与所述混凝土试件(200)贴合的固定部(321),以及与所述施压装置(100)贴合的受力部(322),二者上设置有直径相等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外围套设有缓冲弹簧(323);
所述导向部(310)安装于所述固定部(3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320)上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导向部(310)外围的环状气囊(340),所述环状气囊(340)设置于所述夹紧部(320)对所述混凝土试件(200)的挤压面与所述混凝土试件(200)之间,所述环状气囊(340)的进气段位于所述夹紧部(32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320)上设置有向所述贯通腔体(210)内通气的气体通道时,所述夹紧部(320)内设置有阀体结构(350),所述阀体结构(350)一端突出于所述夹紧部(320)对所述混凝土试件(200)的挤压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紧部(320)外部,且位于所述贯通腔体(210)的供气管路(220)内,所述阀体结构(350)的开启通过所述混凝土试件(200)的挤压实现,从而实现所述气体通道的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320)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阀体结构(350)进行安装的贯通孔位,所述贯通孔位包括直径依次缩小的三段同心圆柱体结构,其中,直径最大的一段用于容纳所述阀体结构(350)被所述混凝土试件(200)挤压的受压部分,直径介于中间的一段用于安装套设于所述阀体结构(350)主体部分外围的复位弹簧(351),所述复位弹簧(351)两端分别与所述贯通孔位内的台阶面和所述受压部分相抵,直径最小的一段侧壁上设置有联通至所述贯通腔体(210)内的流道(353),所述阀体结构(350)位于直径最小的一段外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贯通孔位的一端进行封堵的堵头结构(3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结构(350)设置有两个,所述供气管路(220)包括向所述贯通腔体(210)供气的两条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数据的测试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装置(100)包括动力源(120)和连杆机构(130),所述连杆机构(13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部分,两所述施力部(110)分别与两所述连杆机构(130)一端连接,两所述连杆机构(130)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120)连接,用于实现两所述施力部(110)的同步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公路管理处(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苏州支队、苏州市公路路政支队、苏州市高等级公路管理中心),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公路管理处(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苏州支队、苏州市公路路政支队、苏州市高等级公路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93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