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8681.3 | 申请日: | 2020-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4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明;董力;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采用一个转轴和一个旋转臂组成的折叠组件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显示屏覆盖在第一壳体、折叠组件和第二壳体上,显示屏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固定。其中,转轴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旋转臂位于转轴的外弧面的切线上且垂直于转轴的轴线方向,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滑槽。在电子设备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旋转臂在第一滑槽中与第二壳体相对滑动,保证了显示屏40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度拉扯和挤压。此外,还包括同步机构,包括杠杆,杠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和旋转臂连接,实现折叠组件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同步运动,且减少对显示屏本身的柔性伸缩能力的依赖,进一步的延长了显示屏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因具有大屏幕和易携带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由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需要对屏幕进行长期多次的折叠,如果仅靠柔性屏自身的延展性进行弯折和展开,容易使柔性屏受到过度的拉扯和挤压,从而造成屏幕寿命变短。因此,为了延长柔性屏的寿命,保证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一般会在终端设备的折叠部分设计特殊的结构,使得终端设备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不被过度拉扯和挤压。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这种特殊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占用了大量的结构空间,导致终端设备变得比较厚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小巧轻薄的需求。除此之外,覆盖折叠铰链的显示屏为了避免折叠过程中的过度拉伸和挤压,往往和折叠铰链也不是固定粘合的,因此导致折叠区域的显示屏易起拱,即脱离折叠铰链的支撑面,缺乏可靠性,减少了柔性屏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用以节约折叠部分的结构空间,避免屏的起拱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折叠组件和显示屏;折叠组件包括一个转轴和一个旋转臂,旋转臂位于转轴的外弧面的切线上且垂直于转轴的轴线方向,折叠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体通过将转轴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旋转臂与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即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滑槽,旋转臂可以在第一滑槽中滑动。显示屏覆盖在所第一壳体、折叠组件和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显示屏覆盖在折叠组件上的弯折区域不固定,因此在折叠和展开时,通过旋转臂在第一滑槽中的滑动,可以实现显示屏与折叠组件表面的相对滑动,且折叠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滑动设计,可以保证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显示屏不会受到过度拉扯和挤压。同时,该设计的折叠组件只有一个轴和一个旋转臂组成,没有复杂的转轴结构。因此,该设计既能够实现折叠功能,又能够保证显示屏寿命,还能够节约大量的结构空间,使得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更加的小巧轻薄,满足用户的便携需求。
进一步的,由于起拱问题的本质主要是因为折叠组件的转动距离与第二壳体的滑动距离之间不对应,即折叠组件的运动与第二壳体的运动不同步,因此可以增加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包括杠杆,杠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杠杆的第二端与旋转臂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杠杆原理,旋转臂带着杠杆的第二端往滑槽内的第一方向运动,则杠杆的第一端则会推动第二壳体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实现折叠组件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同步运动,即旋转臂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壳体必然滑动到与之对应的第二位置,避免了起拱。另外,增加了同步机构之后,同步机构可以主动带动第二壳体弯折折叠和展开过程,而不需要像没有同步机构时,必须通过显示屏自身的柔性拉伸和挤压力,带动第二壳体运动,这样可以减少对显示屏本身的柔性伸缩能力的依赖,这样也就减轻了显示屏的受力,从而又更进一步的延长了显示屏的寿命,增强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8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