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8359.0 | 申请日: | 2020-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畅;周全;杨杰;倪静;陈大林;孔真斌;傅早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2D5/30 | 分类号: | B62D5/30;B62D5/08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军用 越野车 整体 回路 转向器 总成 | ||
1.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包括转向器本体,转向器本体由转向壳体(1)、转向臂轴(2)、输入轴(10)、转向螺母(3)和转向螺杆(4)构成,转向壳体(1)内通过转向螺杆(4)装有转向螺母(3),转向螺母(3)下方的转向壳体(1)内装有转向臂轴(2),转向臂轴(2)与转向螺母(3)啮合连接;转向螺杆(4)内通过固定销装有扭杆(7),转向螺杆(4)一端装有输入轴(10),输入轴(10)的一端通过固定销与扭杆(7)连接;其特征在于:输入轴(1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和阀套(9)装有转向阀,阀套(9)与输入轴(10)之间设置有阀套油槽(12),转向螺杆(4)与输入轴(10)之间设置有螺杆油槽(32),螺杆油槽(32)对应的转向壳体(1)上设置有主阀进油道(49),螺杆油槽(32)下方的转向壳体(1)上设置有主阀回油道(50),主阀回油道(50)和主阀进油道(49)分别与螺杆油槽(32)连通,所述的阀套油槽(12)对应的转向阀的阀体(8)上设置有助力缸油口A(28)和助力缸油口B(29);阀套油槽(12)下方的阀体(8)上设置有副阀进油口(30)和副阀回油口(31),助力缸油口A(28)、助力缸油口B(29)、副阀进油口(30)和副阀回油口(31)分别与阀套油槽(12)连通;所述的转向壳体(1)内设置有装配转向螺母(3)形成的互不连通的左油腔(5)和右油腔(6),螺杆油槽(32)通过连通孔分别与左油腔(5)和右油腔(6)连通;所述的阀套油槽(12)对应的阀体(8)上设置有阀套环槽(55);螺杆油槽(32)对应的转向壳体(1)上设置有螺杆环槽(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阀进油道(49)和助力缸油口A(28)内分别设置有安全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器本体上设置有旁通阀A(51),旁通阀A(51)与主阀进油道(49)和主阀回油道(50)连通,所述的阀体(8)上设置有旁通阀B(52),旁通阀B(52)与副阀进油口(30)和副阀回油口(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油槽(32)由输入轴(10)圆周上设置的输入轴进油槽组、输入轴排油槽组、转向螺杆(4)内壁圆周上设置的螺杆排油槽组构成,输入轴进油槽组由输入轴进油槽A(33)、输入轴进油槽B(34)和输入轴进油槽C(35)构成,输入轴排油槽组由输入轴排油槽A(36)、输入轴排油槽B(37)和输入轴排油槽C(38)构成,螺杆排油槽组由螺杆排油槽A(40)、螺杆排油槽B(41)、螺杆排油槽C(42)、螺杆排油槽D(43)、螺杆排油槽E(44)和螺杆排油槽F(45)构成;所述的输入轴进油槽A(33)、输入轴进油槽B(34)和输入轴进油槽C(35)在输入轴(10)圆周上呈120°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进油槽A(33)、输入轴进油槽B(34)和输入轴进油槽C(35)之间的输入轴(10)圆周上呈120°均布有输入轴排油槽A(36)、输入轴排油槽B(37)和输入轴排油槽C(38),输入轴排油槽A(36)、输入轴排油槽B(37)和输入轴排油槽C(38)与输入轴进油槽A(33)、输入轴进油槽B(34)和输入轴进油槽C(35)之间呈间隔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军用越野车的整体式双回路转向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轴进油槽组和输入轴排油槽组对应的输入轴(10)上设置有中心盲孔(39),输入轴进油槽A(33)、输入轴进油槽B(34)和输入轴进油槽C(35)分别通过径向连通孔与中心盲孔(3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未经荆州恒隆汽车技术(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83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