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7516.6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阳;胡孝林;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rna 病毒 核酸 通量 数字 pcr 试剂盒 方法 | ||
1.一种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包括高通量数字PCR检测试剂,所述高通量数字PCR检测试剂中含有用于检测RNA病毒核酸的引物和探针,所述用于检测RNA病毒核酸的引物和探针包括由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3所示的探针,由SEQ ID NO:4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5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6所示的探针,由SEQ ID NO:7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8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9所示的探针,由SEQ IDNO:10所示的探针,所述探针的一端标记有荧光基团,一端标记有猝灭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FAM,3’端标记有BHQ,所述SEQ ID NO:6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HEX,3’端标记有BHQ。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SEQ ID NO:9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FAM,3’端标记有BHQ,SEQ ID NO:10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HEX,3’端标记有BHQ。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检测RNA病毒核酸的引物和探针还包括由SEQ ID NO:11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12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13所示的探针和SEQ ID NO:14所示的探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SEQ ID NO:13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FAM,3’端标记有BHQ,SEQ ID NO:14所示核苷酸序列的5’端标记有HEX,3’端标记有BHQ。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RNA病毒核酸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量数字PCR检测试剂中还含有DNA聚合酶,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PCR缓冲液,二硫苏糖醇,逆转录酶,逆转录缓冲液,RNA酶抑制蛋白和无RNA酶水。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所述的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检测RNA病毒核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提取多个待测样本的RNA并进行混合,或者将多个待测样本混匀后再进行RNA提取,从而形成混合RNA模板;
S2、将高通量数字PCR检测试剂加入到预先混合的样本RNA模板并混匀,得高通量数字PCR反应混合液;
S3、将高通量数字PCR反应混合液制成大量的独立反应单元;
S4、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反应;
S5、对各反应单元的扩增结果进行读数和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通量数字PCR试剂盒检测RNA病毒核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通量数字PCR检测试剂中:DNA聚合酶、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PCR缓冲液、二硫苏糖醇、逆转录酶、逆转录缓冲液、RNA酶抑制蛋白、无RNA酶水、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ID NO:2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3所示的探针、由SEQ ID NO:4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5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6所示的探针、由SEQ ID NO:7所示的正向引物、由SEQ ID NO:8所示的反向引物、由SEQ ID NO:9所示的探针和由SEQ ID NO:10所示的探针的体积比为2~6:20~50:30~60:5~20:5~20:15~35:0.5~1:3~5:3~18:3~18:3~5:3~18:3~18:3~5:3~18:3~18:2~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75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交叉感染诊疗桌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子锁的终端防盗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