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堵屏蔽装置和立式泵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7427.1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F04D29/046;F04D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装置 立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堵屏蔽装置和立式泵,气堵屏蔽装置包括:设有过孔的支撑部,滚动轴承靠近过孔设置;密封保护件,位于滚动轴承的一侧,与支撑部密封连接;第一气堵屏蔽组件,包括磁流体密封装置和气堵装置,磁流体密封装置位于滚动轴承的另一侧,与支撑部或密封保护件密封连接,气堵装置密封安装在磁流体密封装置远离滚动轴承的一侧,轴的一端穿过滚动轴承和磁流体密封装置并延伸到气堵装置内;该方案中磁流体密封装置确保了0泄露和动密封,气堵装置通过气堵确保了磁流体密封装置不会与液体接触,这样就实现了滚动轴承两侧的密封屏蔽,使得滚动轴承能够替代水导轴承用到长轴泵等产品中,这样就提高了长轴泵等产品的寿命、降低了产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面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堵屏蔽装置和立式泵。
背景技术
对于长轴深井泵或长轴液下泵等产品而言,由于其内部需要输送水等液体,因此,在输送流体的流体通道内,常常通过水导轴承来进行流体通道内的轴的支撑,而水导轴承属于滑动轴承,具有价格高、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的缺点,这也就提高了长轴深井泵或长轴液下泵等使用水导轴承的产品的成本和故障率,降低了这些使用水导轴承的产品的使用寿命。而滚动轴承具有价格便宜、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缺点,但由于滚动轴承不能通过水导润滑,因此,在将滚动轴承直接用于流体通道等场合时,需要确保滚动轴承两侧的密封屏蔽,否则流体通道内的液体会进入到滚动轴承内。同时,为了避免轴与密封滚动轴承的结构发生磨损,因此,在对轴承的两侧进行密封时,至少要确保有一处密封结构为动密封。但现有的动密封结构,很难实现0泄露,因此,无法对滚动轴承的两侧实现真正的密封屏蔽,而这就使得滚动轴承无法真正替代水导轴承来对流体通道内的轴进行支撑。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对滚动轴承的两侧实现真正的密封屏蔽,且又能够确保至少有一处为动密封的密封屏蔽结构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堵屏蔽装置和立式泵,以至少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堵屏蔽装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泵。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气堵屏蔽装置,用于对滚动轴承进行密封屏蔽,所述滚动轴承用于对竖向设置的轴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气堵屏蔽装置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过孔,所述滚动轴承安装在所述过孔内,或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上方;
密封保护件,位于所述滚动轴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部密封连接;
第一气堵屏蔽组件,包括磁流体密封装置和气堵装置,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位于所述滚动轴承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部或所述密封保护件密封连接,所述气堵装置密封安装在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远离所述滚动轴承的一侧,用于防止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与液体接触,其中,所述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滚动轴承和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与所述轴之间为动密封配合,所述气堵装置与所述轴之间为间隙配合。
其中,本申请中,磁流体密封装置与密封保护件之间直接或间接地气密性连接。具体地,磁流体密封装置位于滚动轴承的另一侧,既可直接与支撑部密封连接,也可与密封保护件密封连接,这样就使得磁流体密封装置与密封保护件之间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气密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外设置有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的一端密封固定至所述支撑部或所述密封保护件,所述防水外壳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堵装置密封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气堵装置包括气堵罩,所述气堵罩的第一端密封安装在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远离所述滚动轴承的一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堵罩内设置有安装在所述轴上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位于所述磁流体密封装置远离所述滚动轴承的一侧。当然,在其他方案中,也可不在气堵罩内设置分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7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并转换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模式锁存电路、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拉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