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场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7322.6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7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李楠;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40/126 | 分类号: | G06F40/12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2002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场 编码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风电场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编码方法包括:提供参考标识库步骤,参考标识库中包括风电场的至少一棵参考码树,每棵参考码树包括树结构的多个结点,每个结点包含码段代码,树结构的层级关系表示各个码段代码按照风电场的编码规则在风电场的编码码段中的层级关系;编制码树步骤,获取编码者在编制界面中按照编码规则对风电场待标识设备输入的码段代码;自动匹配步骤,自动根据匹配算法从参考标识库中查找匹配输入的码段代码的相似参考码树,若找到,则自动提供在编制界面中;及转化码树步骤,若编码者接受,则将该相似参考码树转化为风电场待标识设备的当前码树,从而大大提高编码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场的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中国正面临能源转型,风力发电这种清洁能源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世界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其中可利用风能为200亿千瓦。整个风电趋势面向海上风电、大发电量机型发展。风电场越来越多,风电设备越来越复杂。一套专门针对于风电全面有效的编码方法对于风电融入整个数字信息化时代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目前,火电、核电、水电等领域都采用的是KKS(Kraftwerk-Kennzeichensystem,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改编而成,行业性强,差异大,通常是一个厂家一种编码方式,很难横向复制到风电领域。而且,风电场有其特殊性,例如,风电场的位置通常在山区、海岛等的偏远地区,与其他电厂的情况差别很大。风电机组的物资设备相对离散,通常设有不同层级的备件库及设备库。编码规则复杂,编码工作繁琐复杂,人工编码错误率高。
风力发电机机组的全生命周期大概20年,加上前期项目的规划,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等,则时间更长。没有一套可以应用于风电全生命周期的编码管理系统,则很难将风力发电机组的设备的基础信息、运维信息、资产数据、技术标准、备品备件、成本数据,供应商数据进行关联,管理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编码工作效率的风电场的编码方法、风电场的编码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风电场的编码方法,所述编码方法包括:提供参考标识库步骤,所述参考标识库中包括风电场的至少一棵参考码树,其中,每棵参考码树包括树结构的多个结点,每个结点包含码段代码,所述树结构的层级关系表示各个码段代码按照风电场的编码规则在风电场的编码码段中的层级关系;编制码树步骤,获取编码者在编制界面中按照所述编码规则对风电场待标识设备输入的码段代码;自动匹配步骤,在所述编制码树步骤的过程中,自动根据匹配算法从所述参考标识库中查找匹配所述输入的码段代码的相似参考码树,若找到所述相似参考码树,则自动将所述相似参考码树提供在所述编制界面中供编码者核查;以及转化码树步骤,若编码者接受所述相似参考码树,则将所述相似参考码树转化为所述风电场待标识设备的当前码树。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电场的编码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风电场的编码方法通过提供参考码树,将风电场的编码码段的代码树结构化,编码者在编制风电场待标识设备的部分码段代码时,通过自动匹配步骤能从预先提供的参考标识库中查找匹配输入的码段代码的相似参考码树,并在找到相似参考码树后能自动调取出供编码者核查。因此,编码者只需通过编制部分码段代码,即能够通过自动调取出的相似参考码树扩展出剩余未输入的码段代码,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编码的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风力发电标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7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