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应变计粘贴安装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6763.4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G01B7/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应变 粘贴 安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应变计粘贴安装装置,包括壳体和活塞体;活塞腔底部设置有一个进出气口、其通过第一气路管能与第一气源连通;壳体的上端开口,能匹配贴合试验板材表面;活塞体上端设置应变计支撑平台;当壳体上端匹配试验板材表面、活塞体外移时,能将应变计压置于试验板材表面;在活塞体和应变计支撑平台内设置有气路通道,其上端开口与应变计位置匹配,气路通道的下端开口通过第二气路管能与第二气源连通;当通过第二气源让气路通道内产生负压时,能吸附固定放置在应变计支撑平台上的应变计。本发明的安装装置,能够更为准确地以预定的时间、压力将表面应变计均衡地按压、粘贴在预定的测试表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表面应变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应变采集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应变测试过程中一般采用电阻式应变计进行应变采集,应变计是由敏感栅等构成用于测量应变的元件,使用时将其牢固地粘贴在构件的测点上,构件受力后由于测点发生应变,敏感栅也随之变形而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再由专用仪器测得其电阻变化大小,并转换为测点的应变值。
在传统的应变测点固定方法中,通过在测点表面预先划好的十字线确定测点中心位置,由试验人员直接用手进行对准粘贴。这一方法仅依靠试验员目视和凭借手感进行对准和按压,无法做到准确定位、准确定时和标准定力粘贴应变计,所采集到的数据在实际案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包括应变计方向偏差、中心点偏移误差、应变计按压时间过长和按压力过大导致效率低、应变计按压时间过短和按压力过小导致脱落、每个应变计的按压时间和力不相同,直接导致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传统方法无法做到标准定量同时效率较低。
现有技术中的应力应变测点固定方法在上述方面都存在不足,故提出该新型一种新型铁磁金属材料表面应变计安装(粘贴)装置来使贴计过程定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应变计粘贴安装装置,能够更为准确地以预定的时间、压力将表面应变计均衡地按压、粘贴在预定的测试表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面应变计粘贴安装装置,包括壳体和活塞体,所述活塞体匹配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并周向限位地能沿轴向在所述壳体内作活塞运动;
在所述活塞体与壳体底部之间形成封闭的活塞腔,在所述活塞腔底部设置有一个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通过第一气路管能与第一气源连通;
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能匹配贴合试验板材表面;在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排气结构,以防止当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试验板材表面匹配贴合后,所述活塞体的运行受阻;
所述活塞体上端设置有应变计支撑平台,应变计能匹配放置在所述应变计支撑平台上;并且当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匹配贴合在试验板材表面、所述活塞体向外移动时,所述应变计支撑平台能将放置其上的应变计匹配压置于所述试验板材表面;
在所述活塞体和应变计支撑平台内设置有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的上端开口与应变计放置的位置匹配,所述气路通道的下端开口通过第二气路管能与第二气源连通;当通过所述第二气源让所述气路通道内产生负压时,能吸附固定放置在所述应变计支撑平台上的应变计、防止所述应变计产生移位和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端开口处还设置有磁性定位体,当所述试验板材为可被磁性吸附材料时,用于将所述安装装置吸附固定在所述试验板材表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壳体定位标记,用于与所述试验板材表面设定贴片位置的十字基准线重合对准;所述应变计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应变计定位标记,所述应变计能匹配定位放置于所述应变计定位标记指定的位置;根据所述壳体定位标记和应变计定位标记能将准确放置于应变计支撑平台指定位置上的应变计准确地压置到所述试验板材表面的设定贴片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6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