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拆的装置及其锁定解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4503.3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2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家爱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拆 装置 及其 锁定 解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防拆的装置及其锁定解锁方法,所述可防拆的装置包括主体和附件,主体包含锁定单元、控制单元、触发单元,控制单元包括通信模块,附件至少包括锁扣,锁定单元设有锁定位和解锁位,控制单元与锁定单元、触发单元电连,控制单元接收到触发单元的触发信号后与授权终端通信并向其申请解锁,授权终端反馈信息至控制单元,若控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息包括解锁授权,控制锁定单元进入解锁位,若控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息未包括解锁授权,维持锁定单元在锁定位。本发明进行触发获取授权才可执行解锁操作,未触发前控制单元处于休眠状态,触发后控制单元才进入活跃状态,可有效节省能耗,实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避免非法拆卸的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拆的装置及其锁定解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用于附着在牲畜、宠物、儿童或者状态异常人员身上的电子标签、追踪器等,太容易被解开,可能无意中设备被解锁而丢失,甚至被有意摘除。常用的锁定办法是使用特殊、专用的机械结构,例如:设备分为主体、固定扣两部分,夹在牲畜外耳两侧,并用梅花形的沉头螺钉锁紧设备的两个部分,并配发与之配套的梅花形螺丝刀用于拧螺钉,而此螺丝刀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以此来防止设备被摘取。实际上,同类产品有大批使用者,这意味着每个使用者都能得到梅花形螺丝刀。且从梅花形螺丝刀被设计、生产出之后,有心者是不难在市面上买到这种工具的。因此,这种依靠特异型机械固定的方式,无法起到应有的防拆作用。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10226817A公开了一种防拆卸报警腕表,但上述的腕表添加的报警模块实际上只能起报警作用,无法防止腕表本身被拆卸。另有专利CN109869051A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锁具,包括可安装固定在一起的外锁壳和内锁壳,外锁壳和内锁壳之间设置有电子锁芯,电子锁芯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还与通信模块电连接,通过通信模块接收来自物联网平台的信号而向控制模块设置锁内密码,控制模块上设置有蓝牙模块。该物联网锁具具有远程动态修改密码及解锁、锁舌控制运行精确以及拆装方便的优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模块要一直或者定时去查询是否有人要解锁,也就是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耗电。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节能、可有效的杜绝非法拆卸的可防拆的装置及其锁定解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可有效的杜绝非法拆卸的可防拆的装置及其锁定解锁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防拆的装置,包括主体和附件,所述主体包含锁定单元、控制单元、触发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附件至少包括锁扣,所述锁扣与所述锁定单元配合使用可将所述附件锁固在主体上,所述锁定单元设有锁定位和解锁位,所述附件与主体结合时,所述锁扣被位于锁定位的锁定单元限位并实现锁固,所述锁定单元位于解锁位时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与锁定单元、触发单元电连,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可与预定的授权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触发单元的触发信号后与所述授权终端通信并向其申请解锁,所述授权终端反馈信息至所述控制单元,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息包括解锁授权,则控制锁定单元进入解锁位,若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息未包括解锁授权,则维持锁定单元在锁定位。
本发明的防拆装置解锁前要先通过相应操作进行触发,触发后控制单元与授权终端通信并获取解锁授权,获取授权后控制单元才可执行解锁操作,然后使用者才可实施分离主体和附件的操作。本产品无需外置带电源的钥匙插入锁具来实现解锁,且未触发前,控制单元处于休眠状态,没有执行锁的相关功能,如申请授权、解锁操作等,触发单元触后控制单元才进入活跃状态,进而可以认为跟锁的功能有关的所有电量消耗为零,可有效节省能耗,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市场应用前景,实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可有效避免非法拆卸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家爱,未经章家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4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