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夏种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03396.2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唐映军;潘正康;王海玲;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1/08;A01G24/10;A01G13/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 地址: | 5517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夏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夏大田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夏种植方法,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浸种30‑60分钟后,滤出阴干,作好播种准备;选择种植地块以及营养土;进行营养盘的制作并播种;通过中耕除草、水分管理、追肥、培土进行田间管理;进行病虫害防治;9月下旬待叶片枯黄后进行采收,采收前将营养盘上的苗和杂草除净,再提起营养盘垫布的四角用力抖动将营养土充分细碎,然后放入机械过筛。本发明可将半夏常规大田种植繁殖比例从1:3左右提高到1:4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以上,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本发明提高了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因干旱和水灾造成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夏大田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夏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品种,以其干燥块茎入药,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列为使用频率最高的30味中药中的第22位,半夏的药用作用是其他药品很难代替的。半夏在我国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在全国海拔2500米以下的其它地方均广泛分布,作为家种栽培,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河南、安徽、山东、贵州、四川、甘肃、河北等地,其中贵州毕节为国内重要产区,2012年,毕节市的“大方圆珠半夏”“赫章半夏”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现有半夏种植成本较高,仅种子每亩就达7500元,人工费3500元,主要体现在采收环节,且半夏产区多为高海拔山区,受地型地势及土壤条件的影响,加之半夏的特殊性,目前在半夏采收方面还不能实现机械采收,造成半夏采收成本较高,一般亩采收费用达2000元左右,加上其它费用2000元左右,半夏亩成本达13000元左右。
同时半夏喜温暖湿润气候,忌高温强光,人工栽培不能连作,目前贵州半夏生产主要靠人工大田栽培,一般以种茎为播种材料,这一栽培方法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自然灾害风险大,由于半夏植株矮小,因此抗干旱和水涝的能力弱,而在半夏主产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往往一遇干旱或洪水,给药农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颗粒无收。二是由于山区土地破碎,土壤质地不一,基础设施差,加之半夏品种的特殊性,很难实现机械化耕作,基本还是人工传统种植,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半夏种植方法成本高,风险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由于半夏道地产区多为山地,基础设施差,加之土壤质地不一,给半夏机械化耕作带来较大难度,和其它作物相比,半夏种植规模小,区域狭窄,因此很少有企业针对性地研究半夏种植及采收机械,因此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半夏植株矮小等原因,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此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和应用半夏种植采收的机械,提高机械化水平,目前在这两个方面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以上原因,成效并不明显。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采用以上种植方法,一方面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种植区域,提高抵御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量,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夏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半夏种植方法,所述半夏种植方法包括:
步骤一,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以确保最好的种源和种子质量,为生产打下良好的种源基础。
步骤二,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浸种30-60分钟后,滤出阴干,作好播种准备;主要作用是杀菌,减少种子带菌。
步骤三,选择种植地块以及营养土;进行营养盘的制作并播种;
步骤四,通过中耕除草、水分管理、追肥、培土进行田间管理;进行病虫害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3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