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3335.6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邓崴;邓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思泰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8 | 分类号: | E04H6/08;E04H6/14;E04H6/42;G08G1/14;G07B1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陈兴旺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水平 循环 停车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及使用方法,当进行停车操作时,系统查找附近有空位的停车系统,并提醒用户设定取车时间;当车辆开至停车系统时,系统根据设定的取车时间优先分配与其取车时间相接近车辆所在车位附近的车位,并告知车主可用的停车位编号,系统指导车主停泊至指定编号的停车位,确认实际停泊车位和设定车位相符后,完成停车过程。若实际停泊车位与设定车位不相符,指导车主调整实际停泊车位后,完成停车过程。当用户取车时,循环主体转动,将目标车辆所在的停车位移动至地面或临时停取车装置。本发明的停车、取车方式更为智能,通过远程预约停车、取车与临时取车相结合的方式运行,使停车、取车的操作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停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保有量增大,停车位缺乏,现有地面普通停车位利用率低,尤其住宅小区、商业商务中心、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型、高低峰明显的场所;现有技术中涉及的立体停车库基本以解决停车位利用率低的矛盾,但停取车速度慢、无法顾及多人同时停取车。例如申请号为:2017209310182的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的主体结构,这也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立体停车位,由于整体结构采用立式的垂直升降结构,因此就造成了以下缺陷:1.只能安装在地表,由于总高度较高,现有建筑物的地下空间无法满足安装需求;2.由于自身及所承载的车辆质量较大,因此对于这种结构的强度及地基要求就位严格,导致其安全性不高,建设的成本不易控制;3.从实际使用体验效果看,仅有一个车位与地表连接,当用户集中停车、取车时,工作效率较为低下,造成停车、取车时间长的问题,并且还容易因该区域因停车缓慢造成拥堵现象。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卧式结构的立体停车系统,例如升降横移式。但这种卧式结构既使上下层有数十个车位,但对于上层车位的存取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停取车效率较低;不带循环和重新排列功能,因此也就无法实现预约后的快速取车,致使停取车速度慢,等待时间长,这种现象在多个车主集中停取车时尤为明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及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体停车位停车、取车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包括循环主体及设置于循环主体两端的临时停取车装置,循环主体包括循环链条及连接于循环链条的若干停车位,处于循环链条底层的的停车位有多个且连接地面;
临时停取车装置包括升降系统及设置于升降系统上端的停车位;
优选,前述的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还包括人工手动操作机构,人工手动操作机构连接并移动循环链条。
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停车操作时,系统查找附近有空位的停车系统,并提醒用户设定取车时间;
当车辆开至停车系统时,系统根据设定的取车时间优先分配与其取车时间相接近车辆所在车位附近的车位,并告知车主可用的停车位编号,系统指导车主停泊至指定编号的停车位,确认实际停泊车位和设定车位相符后,完成停车过程。若实际停泊车位与设定车位不相符,指导车主调整实际停泊车位后,完成停车过程。
当用户取车时,循环主体转动,将目标车辆所在的停车位移动至地面或临时停取车装置。
优选,前述的多层水平循环式停车系统的使用方法:用户取车包括按时取车、延时取车以及临时取车;
按时取车:当接近用户设定的取车时间,系统提前P时提醒用户取车;若用户能够准时到达,则系统指导用户取车;P的范围是5-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思泰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思泰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3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